智能制造转型实现自动追溯

2016年5月19日 来源:科工网-国际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  浏览 1005 次 评论(0)

    智能制造不只针对生产端,衡量标准也不仅仅是自动化率。关键还是要发挥人的智慧,孕育崭新的制造模式,实现效率化。

    国内汽车业界公认难度很大的密封胶涂抹环节,大量使用无线射频识别装置、高精度传感器、视觉识别系统,实现了部件规格自动识别、快速机种切换,制造过程及结果还可以自动追溯。工厂的自动化水平并不难,但衡量一个工厂是否先进,不是看谁投资大、谁的自动化率高,而是要看谁能充分发挥人的智慧,通过人与自动化设备的有机协作,实现资源占用小、效率发挥化。

    智能制造简单的自动化包装线、集成电路插件机器人都当成亮点;有的理解虽更,但透过其庞大的投资计划,完全是一副机器彻底替代人的势头……与德国工业4.0主攻高端装备、布局智能生产不同,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核心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作为规划实施的重要抓手,智能制造不仅被赋予了追踪新一轮科技大潮的使,还承担着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工业基础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

    智能制造要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智能制造投资也不是越高越好,智能制造不是简单的“给机器装上大脑”。提高自动化率能确保生产一致性、提高产品品质,但是,正如许多高、精、尖领域的加工装配依然只能靠经验丰富的老技师完成那样,机器并不是的。

    智能制造再发达,终还是离不开人,更离不开一国的工业文化。智能制造不只针对生产端,衡量标准也不仅仅是自动化率。互联网对制造业的渗透和改造将涵盖整个生态链,并孕育出崭新的产业生态体系和新型制造模式。这显然不是“给机器装上大脑”能完成的。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