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元素引入实验教学
2016年7月13日 来源:科工网-国际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 浏览 785 次 评论(0)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先要为学生提供高端的实验教学条件。”山东协和学院院长盛振文说。2016年初,教育部下发批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通知,山东协和学院医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名列其中,这是该校建成的第二个实验教学。优质教学资源,培育出一届又一届人才,为社会各界悦纳。
为实验教学插上信息化翅膀
“虚拟仿真的实质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盛振文介绍,“医护实验教学,受到人体标本来源少、伦理要求高、辐射污染大、过程不可逆等因素制约,真实实验很难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的。学校成立医护虚拟仿真实验,依托学校实验教学示范,推进医护学科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在医护虚拟仿真实验,学院把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有机结合起来,与多家企业深度合作,构建高度仿真的实验对象和环境,实现真实实验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教学功能。通过虚实结合、能实不虚、相互补充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构建了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教学等多元化的教育教学体系,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时空束缚,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开展实验,达到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记者在虚拟仿真看到,这里配置了高清3d环屏播放、实验教学监控室、空中翻书、高清触摸屏等终端设备,建有影像学、形态学、解剖学、临床急救等实验室,利用虚拟现实、多媒体、人机交互、数据库和网络信息等技术,构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4大平台12大系统158个项目组成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推动了信息化条件下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
“组织与胚胎学属于生态学,是一门微观学科。实验教学中需要大量切片和标本,教和学都感到吃力。”学院医学教师迟双会说。自主研发的形态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建有组织学数字切片库、病理学数字切片库、人体寄生虫学数字切片库和病理三维大体标本库。虚拟数字切片由上万个显微视场的图像拼接而成,图像清晰,结构完善,利用模拟显微镜可对切片任意拖动、放大,对微细结构部进行仔细观察,形象直观,方便教学开展和学生自主学习,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也解决了形态学标本玻璃切片易损、褪色等难题。
虚拟仿真拥有实验教学管理共享平台,优质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形成了“校内面向师生、校外面向院校、行业面向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共享体系,实现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资源共享共用。
打造一流的实验教学条件
盛振文介绍,学校已建成现代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拥有医护实验等9个实验实训,258个实验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亿余元。有实验教学示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省级建设实训基地,承担124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该校护理学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示范,设基础医学实验区、临床医学实验区、医学技术实验区、基础护理实验区、临床护理实验区和模拟病区六个实验教学功能区,拥有54个实验室,设备总值2332.2万元。按照医院真实环境设计,融入医院特点和护理文化,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
而在工程训练,单件价值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有173台,其中,五轴联动加工、数控激光切割机等每台价值都在百万元以上。旅游管理实验教学,拥有仪器设备675台(套),总价值806万元。还建有景区管理、酒店管理、旅游财务、旅游营销、旅游救护、旅游信息等6个实验区42个实验室,设施配套先进,环境格调高雅,人文特色浓厚。
盛振文说,“学院硬件硬,‘软件’也不软,学院打造了一支教学科研、技术管理、企业背景人员兼容的高素质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其中,医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有44名成员,副高及以上技术职务占54.6%,硕士及以上学位占77.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教学名师3人,企业背景者7人,网络技术人员9人。团队主持省级及以上教改教研和科研项目35项,其中项目2项;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5项,其中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省级科研奖31项。有3项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的。
把实验教学资源用好用足
“构建先进的教学体系,按照实验教学基本属性特征,进行教学体系整体设计,把创新元素引入实验教学,构建主体、客体、条件保障和教学管理四大系统的实验教学体系。”学院党委书记、护理学实验教学主任王桂云说。
学院根据教学目标,形成以基础实验为基础、综合实验为主体、拓展实验为提高的三层次教学项目类型和基础护理实验、临床护理实验、人文护理实验、护理综合实验四个课程模块。协调统一的实验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双轨同步”,凸显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
王桂云介绍,学院建立了以学生为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探索形成学生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学习模式。广泛采取案例教学、角色扮演、pbl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以实际仪器设备*作为主,运用虚拟仿真、模拟演示、电子教案、多媒体网络课件及视频等先进教学手段,融合多种方式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学院实行开放运行模式,扩大实验使用率。实验教学示范――护理学实验,承担全校护理学、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21个的实验教学任务和开放实验项目、社会培训、职业资格鉴定等任务,平均年实验教学人时数98万多学时。虚拟仿真实验,面向全校10个的学生开放,并与省内外9所高校、8家医院实现了资源共享。实验教学资源及仪器设备使用效益高,平均利用率在95%以上。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院学生在科技技能大赛中,获奖101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20项;获省级奖126项,其中一等奖32项。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满意率在98%以上。海信、福田雷沃等12家单位,来校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招收当年机电全部407名毕业生实习就业。2015年,学院被教育部评为“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