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国内外架构的异同与侧重点

2018年7月18日 来源:科工网-产业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  浏览 3175 次 评论(0)

目前在上有美国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IIRA、德国工业4.0参考架构模型RAMI4.0、和日本工业价值链计划IVI等。国内也有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这几个工业信息化的参考架构,尽管它们的出发点、思考问题的角度和所关注的应用领域各有差异,但它们都是共享着对产业实现的信息化的核心理念和技术基础。

IIRA注重跨行业的通用性和互*作性,提供一套方法论和模型,以业务价值推动系统的设计,把数据分析作为核心,驱动工业联网系统从设备到业务信息系统的端到端的优化。

RAMI4.0则深度聚焦于制造过程和价值链的生周期,为其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三维模型。这个模型在对在制造环境里不同环节单元的功能的分析、它们之间的互*作性的需求的辨认,以及对相应的标准制定和采用,都十分有价值。更值得关注的是与其相关的工业4.0部件模型,对包括数字化的零部件、设备、产线、车间、工厂、甚信息化系统在内的所有资产提供一个统一的CPS模型,描述其功能、性能和状态,并为它们之间的交互,从通讯协议、句法和语义,提供统一的界面。其广泛实施,对推动制造环境各个系统的互联互通,将会起着*大的作用。

近发布的IVI,从制造业一直追求的质量、成本和效率(产出)传统要素加上环保要求的管理角度出发,结合生产环境的资产(人、流程、产品和工厂)角度和作业流程(计划、执行、查验和反应)角度,细分出智能制造单元,对信息化在生产过程的优化,作了细致的分析,进而提出了智能制造的总体功能模块架构,在不同的(设备、车间、部门和企业)层次上,分析知识/工程流程(相当于产品链)和供给流程(相当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具体功能构成,颇具有独到之处。

中国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年初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版本1.0)》把网络、数据和作为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的三大核心体系,对其现状和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制造业,进行了深度剖析,并提出实施建议。这个体系架构对工业互联网支撑的应用也作了分类和分析,从产业到互联网的视角,归纳为四大类,包括企业内的智能化生产、企业间的网络化协同、企业与用户间的个性化定制、和企业与产品间的服务化延伸。这些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都具有指导性的作用。

近美国工业互联网同盟与德国工业4.0的机构共同发布了一份关于IIRARAMI4.0对接分析的白皮书,指出IIRARAMI4.0在概念、方法和模型等方面有不少相互对应和相似之处,而差异之处则互补性很强,相互之间可以取长补短。这个结论在对由于多个架构的存在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有一定的良好作用。相信这个结论,在这几个架构之间都是适用的。所以,在这个方面加强合作,对国内和上工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的发展都是会有益的。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