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成长期

2019年6月29日 来源:科工网-产业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  浏览 1256 次 评论(0)

5G时代即将到来,正如4G猝不及防地带来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一样,中国工业互联网也将随之步入高速发展的“无人区”。走什么样的路径、谋什么样的策略、哪些是值得注意的?本报记者与航天云网董事长於亮展开了一番对话。

记者: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於亮:简单地说,就是工业生产大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工业生产的云端感应、计算、分析以及处理,是智能制造的主要场景之一。近年来,工业强国逐步跨入工业互联网领域,我国奋起直追,工业互联网领域由“美德领跑”,又加入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记者:为什么要发展工业互联网?各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有何特点?

於亮: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依托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新浪潮、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能够大大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可大大加强监管和宏观调控的能力。

上美国、德国开展工业互联网发展较早,是技术创新的主战场,发展工业互联网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德国是制造业强国,大中型企业数量不多,但行业内知名度*高;德国还有众多的隐形冠军,很多中小企业专注于自己的细分领域,通过十年二十年上百年的坚持,把一个小领域做细做精,做到行业领先。德国工业互联网趋势是数字化、智能化,从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开始,逐步向上延伸到生产线智能化、车间智能化、工厂智能化,终通过打造智能化平台向工业4.0的目标前进。美国这方面跟德国又有区别,美国工业化、信息化居于全球领先地位,美国全球化企业、跨国公司多,美国公司的制造业遍布各地。美国工业互联网的特点是协同制造,重在打造全球化协同制造与协同服务平台。

中国的特点实际是两者兼顾。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涌现了不少大制造企业,大量中小企业也*强。中国幅员辽阔,每个省各具特点,像广东的产业集聚不出镇,比如说制鞋、箱包,一个区域里集聚了全产业链的上下游。浙江、江苏特点又不同,是同类型企业聚集。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重在通过平台实现产业链高效整合,构建云制造生态,从云制造生产方式变革入手,实现智能制造、协同制造和云制造。

记者:过去看我们整个消费市场的路径都是农村包围城市,一步一步由小到大、由大到强成长起来。工业互联网的成长路径是什么?

於亮:对,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既不同于德国模式,也不同于美国模式,兼具两者特点,且更加强调云制造、搭建云平台、打造云制造产业集群生态,特别是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优化,渐进开展制造能力智能化改造和企业运营流程信息化改造。现在国内不少企业为了自身发展需要,都在搭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提高效率、提高质量,这是企业云平台。下一步就是企业云平台之间互联互通。这是内生动力,是自下而上的必然。

对于中小企业,我认为比智能化改造更重要的是数字化。比如说让这些设备数字化,这可能是它的当务之急。对一些龙头企业,大集团,特别是跨国公司,它已经过了数字化这个阶段,对智能化的需求就日益迫切。

中国工业互联网还有一个显著的发展特点,就是的强力推进。为了支持转型升级,各省市都在出台政策支持,对企业上云、设备上云的支持,同时还肩负一个功能就是有效地调配资源。这是自上而下的动力。

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是中国的特点,中国工业互联网需要走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记者:中国特色为工业互联网增加了什么亮色?

於亮:首先是体量大,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了,也正在逐渐成为制造业强国。这个体量上其他单一很难比拟。这就提供了庞大的细分市场机遇。

其次是中国互联网的生态基础好,消费互联网*成熟。网络基础设施这几年突飞猛进,今年5G上了以后,网络更不成问题。为什么要特别提网络?工业互联网是联设备,跟消费互联网需求有很大区别,比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化设备等,对时延、容量、性、可靠性的要求远远大于消费互联网的需求。现在生产设备都已经高度智能化了。通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了工业互联网的落地。随着工业互联网的普及,云制造、智能制造会给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好处,获得快速发展机遇。

记者:航天云网对中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有何定位?

於亮:航天云网是一个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航天云网成立四年的道路可以看到中国工业互联网成长的一个缩影。

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有什么好处?,企业的业务与设备提高了效益和效率。第二,提高了协同设计、协同制造、协同生产的能力。比如现在很多企业设备投入大,未来机床坏了,就用不着买设备,谁有闲床,租就行了。这样可以把全社会资源的配置更加优化。第三,能及时掌握各类企业的数据,更有效进行宏观调控,促进企业发展,加强对企业指导。

它是开放平台,构建产业链、生态链,为众多工业APP应用提供工具和手段,同时它也参与了和部分工业互联网的标准规范的制定。特别是工业互联网的性是难题,航天云网建立了产化的可靠的云数据,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解决方案和产品。去年航天云网在构建了云平台的基础之上,推出云制造支持系统,给用户提供一整套的开发工具。今年又推出了系统级的工业应用,对企业上云提供了一揽子服务。这样既有系统级的应用,同时也给别人提供工具。未来在数据流上可以实现统一流动。

要给用户创造价值,你自己首先要创造价值。经过四年发展,航天云网业务已经覆盖了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通用设备等十多个行业的领域。航天科工已经全体系在用这个平台了,累计发布需求5300多亿,成交已经近3000亿,并且实现了21种不同的协议,79万种设备的接入,支持六大类39万多个行业机理模型的调用,工业APP应用已超过2000个。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航天云网已经完成了数十家知名企业数百台工业机器人的接入,实现了对其运营状态、故障信号的诊断分析,由人管机器人,逐步发展到云管机器人。

航天云网还形成了分布式的设计制造能力和水平。使得跨单位、跨学科、跨地域的设计制造成为可能,拥有众多成功案例,在多家知名企业中实现了对机器零部件、连接器等单机的分布式设计制造。

记者:航天云网牵头承担了央企工业互联网融通平台的建设,其价值在哪里?

於亮:央企工业互联网融通平台建成以后将是上的工业互联网融通平台,将具有跨要素、跨领域、跨行业、跨区域、跨平台的综合能力,实现央企资源融通、应用融通、数据融通,可国资监管水平、促进中央企业资源共享和产业链生态建设,带动众多的中小企业协同发展,其意义价值不可估量。

记者:中国工业互联网现在处在什么样的阶段?和德国、美国相比,我们如何定位?

於亮:我认为在范围,工业互联网是新兴事物,新浪潮正在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跑点上。

中国工业互联网现在应该是成长期。已经过了开始的启蒙阶段和培育阶段。大家对工业互联网认识趋于一致,工业互联网能够促进高质量发展,已经没有异议,认识高度统一了。难题在如何做,如何能取得实效,这是在成长期,而且正在从成长期逐渐步入快速成长期。

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内生动力还是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需求,因为工业互联网是给企业用。脱离开企业的实际谈工业互联网,我觉得就是无水之源。这就决定了工业互联网虽然是快速发展期,但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企业自身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需求不同,各类企业需求也不同,但仍存在共性特点:,云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第二避免把工业互联网神秘化,要破除工业互联网的神秘;第三要用好工业大数据,让工业大数据创造价值;第四,要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问题。

记者:中国各类企业的差别特别大,全球供应生态链的构建会不会对中国供应商产生冲击?到底是机遇还是挑战?

於亮:我觉得是机遇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生态关键还是需求和采购。比如国内众多中小企业,自身条件、语言、能力等限制了他全球竞争的能力,通过能力的撮合平台,可以快速自己的竞争能力,而不仅仅是销售固化的产品。

为什么我说机遇大于挑战?,云化,即核心在手,不必所有环节都在你这里;第二是撮合成交;第三是启迪思维,我们在德国很*发现,德国有众多的有实力的中小企业规模有限,他并没有强力追求企业规模化的动力,也缺乏这样的平台;第四是打造信任,解决了供需双方迫切的需求。比如我给你下一个单,定200万台空调,你敢不敢生产?可信平台很重要。通过平台,还可以让欧洲、美国的企业家真实地感知、接触中国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