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要回归家庭,连机器人也不能例外!

2019年12月5日 来源:机器人网  浏览 858 次 评论(0)
1984年的部《终结者》在很大程度上开拓了当时观众的视野。那时,人们说起“机器人”,多数还是将它跟“未来”抽象地联系在一起。而如今,人工智能已大踏步发展,换句话说,我们已经来到了那个“未来”。



但很可惜,《终结者:黑暗运》却并未与时俱进。在这一部中,虽然 “天网”已经不在,但同样由人工智能控制的“军团”却取而代之。跟第二部一样,反派仍然是强悍的高版本液态机器人,只不过更“不可战胜”。甚,未来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战斗中,人类也仍然采用“机械改造人”来对抗,并且毫无疑问地仍然不占上风……


其实,过去的《终结者》系列曾对人工智能有一定的超前思考,譬如:未来的人类总是想阻止曾经的自己发明人工智能,但每一次,人类却总是要走到那个技术爆发的基点。这种对未来技术发展前景既看好又绝望的情绪,使《终结者》系列从它诞生的时代脱颖而出。想象一下1984年《终结者》问世的时候人们的震撼,当时他们甚还在使用有线电话!



但《终结者:黑暗运》却缺乏足够的主题。这或许是因为:这一部是T-800尤其是施瓦辛格所扮演的T-800的终结,而不是《终结者》系列的真正终结。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抗争未来还能继续,但卡梅隆这次必须给人们记忆中的T-800一个他们接受和满意的结局。


为此,连这个系列曾经重要的人类男主角约翰·康纳都可以轻易牺牲,因为他的死亡被设置为T-800走向人性觉醒的转折点。


单就T-800的结局而言,我们已不能要求更多。这个部里的反派和第二部里的正面角色,在过去的故事里从未拥有自己的真正意志,他的立场取决于到底是未来的人工智能还是人类,派他回到现在。但在这一部里,他自己选择进入家庭,选择保护他人,甚还选择开了一家窗帘店!



“I will be back”这句《者》系列有名的台词,细究之下,其实不过是来自某个程序的设定。而在这一部中,施瓦辛格的“I won't be back”却是一个自由的选择。而是否能自主选择,显然是人和机器人的区别。


这个结局也透露了卡梅隆内心不变的反乌托邦立场——他让一个机器人“变成”了人,并认为这才是它的结局,显然是因为他从来都没有真正相信过它们。
原文来源:互联网,由河南智能制造共享创新重新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