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本清源,数字经济时代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台”

2020年4月17日 来源:数字化领导力  浏览 1072 次 评论(0)



去年开始,“中台”概念犹如一阵狂风,突然火了起来。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都开始跃跃欲试,要搭建自己的中台,似乎不提中台,就已经落伍了……在数字化时代,应该如何理性的看待有关中台的前世今生,本文为你一一剖析,溯本清源,重塑对中台的认知!


中台发展的数字化背景

当前,如果有人问社会经济领域火热的词是什么,可以说,既不是“互联网+”,也不是“智能+”,位居榜首的无疑是“数字+”,宏观层面有“数字经济”、“数字中国”等,而在微观层面“数字化转型”的热度无疑排在前列。

从谷歌趋势可以看出,从2013年开始到2017年,数字化转型的热搜一路高涨到峰顶。IDC新报告显示,全球范围内支持业务实践、产品和组织的数字化转型(DX)的技术和服务支出,在2018年超过1.1万亿美元,比2017年的9580亿美元增长16.8%。

为什么数字化转型如此之热,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已经身处数字化时代。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大规模应用和普及不到十年的这段时间里,ICT新技术已经眼花缭乱地纷纷冒出,人工智能不但轻易战胜了人类的围棋选手,无人驾驶技术也已经看到商用的曙光,无人机开始大规模组队表演并且商业应用,3D打印成为工业设计的重要手段亦不再是新闻,虚拟现实技术带来新的体验,5G即将大规模组网……这一切无不暗示着数字化的时代已经彻底到来!

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带来社会的进步以及商业规则的改写,二者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密切。虽然大家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不一,但是,利用数字化技术,依托数据资产,围绕着数字化运营模式,以客户为进行持续创新,促进组织结构朝着新的商业模式进行重构,终形成卓越的数字企业,实现降本节费提质增效的目的,这种对数字化转型的定位和认知,应该还是比较靠谱的。这背后反映了数字化时代商业逻辑已经悄然发生了改变,过去强调产品功能的满足,现在更加重视消费者的良好体验,某种程度上说,商业已经进入到了消费升级且多样,并逐步走向消费者说了算的新阶段,需求侧的用户力量开始崛起。随着消费者需求越来越多样化,消费体验场景越来越碎片化,开始倒逼供给侧,要求企业跟得上用户手指点击屏幕的速度,要求企业身段变得灵活,跟得上用户不断快速迭代的消费需求升级。

2015年,高管参观了上成功的移动游戏公司supercell,发现这家公司属于典型的小团队模式,他们把游戏开发过程中大量的公共通用的开发素材、算法和工具等资源,沉淀在技术平台上,大幅提高了游戏开发小团队的效率,试错成本。受此启发,2015年年底,集团宣布启动“中台战略”。早在此之前,就已经成立了“共享事业部”,成为前面连接“聚划算”,后面连接“天猫”、“淘宝”以及“1688”的中间地带,此次“中台战略”旨在从组织架构和业务机制两个层面进一步理顺关系,拆掉“部门墙”,形成“大中台,小前台”的运作模式,具体来说,中台在技术层面形成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人工智能中台三驾马车,通过集合整个集团的运营数据能力、产品技术能力并进行知识沉淀、复用,对各前台业务进行强力的支撑,让前台的一线业务变得更敏捷,以快速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2017年,把中台构建经验总结后,推出了一本讲述中台战略思想与架构实战的书,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和发酵,“中台”概念忽如一夜狂风吹,在中国大地上快速弥漫开来。20189月30日,腾讯进行架构调整,开始构筑企业中台。20181221日,京东进行组织架构调整,首次采用中台的组织架构概念。不仅仅是腾讯、京东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就连传统零售、家电制造、金融等行业的企业,也开始跃跃欲试构建中台,甚不同程度的产生了中台“焦虑症”。

在这波“中台”热潮中,中台到底是什么,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阿里所提出的中台理念,可以从美军作战体系的变革中一窥端倪。从二战到今天,美军的作战单元经历了“军”、“营”和“小班”等一系列从大到小的瘦身演变,为典型的就是在阿富汗,基本都是以7人或者11人的小团队去执行前线作战任务,而支持小班灵活作战的背后,却是美军强大的中后台,中台的定位是依托航母和导弹系统的火力平台,起到支援前线的保障和服务支持作用,后台则定位为远程协调指挥。


从三个维度理解中台概念

在数字化时代,快速洞察消费者需求,并通过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体验予以满足,是决定商业成败的基本逻辑,由此可以说,供给侧比拼的是消费者响应力,“中台”焦虑症背后反映的就是企业都想快速拥有这种响应力,而这种响应力的构建,无疑会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对于中台的理解,少应该从三个维度去厘清和认识。

个维度是组织模式。中台定位为服务支持决策层,属于战场指挥部,为前台——与客户接触的业务场景层,提供财务、人力资源和IT等方面的共享服务支撑功能,并在战略层面起到决策指挥作用。前台的业务场景层是一线作战单元,依托各种业务场景,满足用户需求,为企业直接创造价值,后台则是由其他职能部门组成,提供公共资源维护,对企业的运营进行规则设计和调控干预,包括发规、法务、审计等职能。贯穿前中后台的,则是企业的核心价值链,包括采购、研发、生产、销售等等。在这里,中台是前后台之间的连接器,负责把企业价值链各环节以及组织内部的各种职能“孤岛”联通和打穿,为前台赋能。本质上,中台组织就是前台交互作战单元的航空母舰,它以聚合的方式帮助前台快速匹配所需的能力及资源,进而实现针对用户快速变化需求的敏捷响应。例如,华为提出了“大平台炮火支撑精兵作战”的企业战略,打造组织架构的前中后台,让决策者听到一线的炮声,具体来说,把面向交互对象(包括消费者、供应商、渠道合作伙伴等)的部门定位为前台,把提供渠道与零售及营销管理、电子交易管理、研发和共享服务的部门,定位为中台,把集团管控职能的部门,定位为后台。

第二个维度是IT架构。云计算实现了通过互联网以“服务的形式,向内外部用户交付灵活和可扩展的IT功能,“服务”的不同特点构成了云计算的三层架构,分别是属底层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 as aService),位于上层的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其中,Paas层提供应用服务平台,如运行平台、大数据平台、能力开放平台等,以及数据库、中间件、容器、微服务、互联网应用编程接口,用户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和部署自己的应用。当前,新一代PaaS,以Docker为基础,在传统PaaS功能基础上,面向微服务使用场景,创建DevOps流水线,并集成不断涌现的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服务,成为一站式应用交付平台。那么,中台就是云计算三层架构中,位于Paas层且靠近Saas的SP层,而后台就是靠近Iaas的IP层,前台自然就是Saas层了。在Paas层,中台又可以分为“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分别包含了各种业务组件、应用模型数据和各种技术中间件,所以,中台不是具体的应用,中台的很多组件是需要被众多的应用集成的,可以支持多产品团队,对多产品团队连接赋能。在当前吵得火热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概念中,工业PaaS平台的核心是数字化模型。数字化模型把工业的技术原理、行业知识、基础、模型工具予以沉淀,并通过规则化、软件化、模块化,封装为可重复使用的组件。目前,数字化模型主要以两种方式存在:一种是整体式架构,由一个复杂大型的软件系统组成,另一种是微服务架构,传统的软件架构不断碎片化成一个个功能单元,并以微服务架构形式呈现在工业PaaS平台上,构成一个微服务池。目前两种架构并存于平台之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式架构会不断地向微服务架构迁移。数字化模型的价值,概括起来讲,就是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精准执行。

第三个维度是应用系统。当前,国内热衷于中台概念的企业,基本都是直接与C端客户发生联系紧密的“to C”型,且有一定信息化基础的企业。这类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比较早,往往已经有了CRMERP、财务等系统,这些系统的特点是要求稳定,往往变化频率低,变化成本高,变化险高,变化周期,建设之初本来就是以规范处理企业底层资源和企业的核可追溯单据(例如财务单据,订单单据)为主要的,无法满户驱动的快速变化的前台系统要求,这就犹如一部前轮和后轮转速不一样的汽车,无法保障汽车正常快速前进。企业为了更好的服务前台规模化创新,更好的响应服务引领用户,真正做到自身能力与用户需求的持续对接,中间需要一个协调装置,使得汽车的前后轮能够同步协调起来,由此就出现了中国特色的中台概念。中台,是个不折不扣的不得以而为之的产物。2016年,Gatner曾经在《Pace-Layered ApplicationStrategy》报告中,将企业构建的系统从Pace-Layered的角度划分为三类: SOR(Systems of record )SOD(Systems ofdifferentiation)SOI(Systems of innovation),建议企业从技术架构、管理流程、治理架构甚投资策方面,按照步速的快慢差异,不同的层次采用完全不同的IT建设策略。中国企业对中台的认识,有点类似Pace-Layered中的SOD,提供了比前台(SOI)更强的稳定性,以及比后台(SOR)更高的灵活性。


中台促进商业变革

通过三个方面对中台的分析,可以看出,一哄而上谈“中台”,不同的认知,背后却是一样的诉求,那就是“中台”反映了商业规则在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过程中,驱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两大核心变革力量——信息化建设和组织再造,从内涵到形式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是IT架构由流程定义在向服务定义转变,信息化建设开启了一场由场景驱动的决策,预示着体验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1946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台计算机开始,在过去的80多年时间里,信息化建设从“系统+系统”模式的信息化管理已经走到了云架构的智能化运营时代,这是一个打破“烟囱林立”格局和消灭日益剧增的各种孤岛的过程,反映的是对以往业务系统复杂臃肿、迭代缓慢、交付低效等“痼疾”的挑战,目的是为了让IT可以给业务强有力地赋能,对需求侧的快速响应能力。这个过程也说明了信息化建设的逻辑由过去“我说了算”的流程定义,逐步转向“你说了算”的服务定义新阶段,而服务定义的背后是基于场景的决策,企业通过对场景的理解,试图发现不同个体、群体在每个具体场景中做出消费决策的动机是什么,具体的决策机制和过程是什么,从而做到领先别人一步洞察消费者需求,由此来化解商业竞争中的不确定性,出奇制胜。之所以能够实现服务定义,还是因为云计算架构体系,能够使大量数据、模型、决策信息平台化汇聚、在线化调用,系统之间能够实现互联互通*作,业务系统的功能复用、快速迭代、敏捷开发、高效交付、按需交付都有了技术前提和基础条件。但是,归根结底,所有变化的逻辑起点,还是需求导向,因为消费者的需求已经发生改变。过去,消费者追求的更多是性价比、产品功能、耐用性等功能诉求;而今天,年轻的消费者不仅仅关注功能性诉求,而且关注内容、服务、参与度、社交体验、分享与交流等体验诉求。

二是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型在向平台化转变,运营管理体系开启了一场由效率驱动的协作,预示着生态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章记载,人类曾经想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一座高塔,即巴别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在巴别塔的故事当中,一个小小的语言障碍毁掉了人类之间的大规模社会化协作。纵观企业发展史,宝洁公司用了近180年,才使市值达到千亿级美元,通用电气公司在迈向千亿市值的道路上花了将近150年,而苹果、谷歌和亚马逊等纯数字化企业,仅仅花了传统企业三分之一甚更短的时间,就成为了全球市值的公司。数字化原生企业成功的原因,就在于构建了与先进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及与业务快速迭代、持续创新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及运行体系,其共性的特点,就是倡导内部创客化的自组织文化,打造连接内外部资源的技术平台,构建支撑一线快速响应市场需求能力的共享服务体制机制,以及形成大规模社会化协作的产业生态联盟。当下企业热衷于打造组织中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传统金字塔型的科层制组织结构,使得企业内部“部门墙”厚重,职能部门各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企业内部无法形成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快速响应能力,如何做好内部资源和能力的协同共享,已经成为企业现实的诉求,组织中台恰恰承担了这一使。

根据软件团队开发的产品是对公司组织架构的反映这一“康威定律”,在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当企业的边界变得模糊、连接与协作变得越来越重要时,企业业务将从研发、生产、销售的开环,变成持续服务并收集反馈的闭环,由此会要求各种数字化系统穿过技术的防火墙,并与外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那么,企业在商业环境、组织管理上的变化,终也将反映到企业的技术平台上。所以,给“中台”叫个啥名字并不重要,关键是所有的企业未来都需要基于云架构,打造一整套快速响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智能运营系统,也就是数字化平台,以及通过应用智能技术,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重复性工作,做好服务体验,让员工聚焦到高价值的工作来。终,建立业务、数据、IT一体化的团队乃大势所趋。

2018年的Sapphire大会上,SAP首次提出了智慧企业的方案。在智慧企业的业务领域,明确提出了四大领域——线索到现金、寻源到付款、整体劳动力管理、设计到运营。这四大领域,横跨了前后台(没有所谓中台概念)的营销、销售、服务、支持、财务、支出、人力、制造、供应链等领域,充分体现了集成的必要性和总要价值。

20195月,在智慧企业的基础上,SAP将体验(Experience作为新的元素,贯穿在今年的Sapphire整个大会中,体现了领先的企业如何在体验经济的时代打造智慧企业,实现商业优势核心价值理念,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应用智能技术,例如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机器学习等,不仅打通而且可以持续优化从数据获取->数据洞察->驱动业务->产生价值的端到端整个价值链,提高自动化水平,让员工聚焦到高价值的工作上来。

SAP通过体验(Experience的管理理念,能够让企业为内部员工提供更灵活的工作环境,更有效的团队组合,以及通过产品驱动,让员工能够为客户提供更的服务。

不可否认,“中台”概念这两年来被人为弄的沸沸扬扬和神秘化,似乎不提中台,就好像落后了一样。这种现象在国内产生,是诸多因素叠加影响的结果,既有互联网企业的探索示范效应,例如在发展电商的过程中,基于企业自身的实际做了大量创新性的探索和原创性的实践,尤其是其超强的自开发能力发挥了很大的保驾护航作用,也有快速变化的市场和消费者持续迭代的需求升级,倒逼企业寻找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和新手段,以应对数字化时代种种不确定的变化,形成自己新的竞争力。

客观上说,有些企业把自己打造中台的实践分享出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囿于产业和业态的不同,企业各自信息化能力的强弱,尤其是自开发能力的匹配度,如果在某种程度上罔顾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规律,一哄而上“赶时髦”非得为自己弄个中台,不仅有可能东施效颦,让自己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误入歧途,也必然会导致整个社会信息化投入的浪费。


总结

放眼未来,从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看,中台和后台都要定位于Paas层,事实上,IT架构云化以后,中台就是个伪概念,只要把自身的统一数据平台做好,自然就会形成为前端赋能的基础了,也就是厚平台,薄应用云网端一体化。

圣经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商业的价值永远在于创造客户价值,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不能为了中台而中台!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