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1日,上海市发改委公布了2020年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清单,其中赫然出现了特斯拉超级工厂二期的信息。据悉,特斯拉二期工厂或将生产中国版的Model Y。2020年5月7日,特斯拉上海工厂向中国工商银行贷款40亿,准备撸起袖子在中国大干一场。2020年5月14日,特斯拉中国对外宣布,原计划6月份交付的国产Model3长续航版本已经下线。
特斯拉的中国速度从来没有让马斯克失望过,即使是在汽车市场受到疫情重创的一季度,特斯拉仍然表现亮眼。据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季度,特斯拉交付了大约88400辆汽车,而产量约为103000辆,创下了特斯拉有史以来的季度表现。
基于此,特斯拉中国希望能够在2020年实现15万-20万辆的销售目标。二期工厂加速、产量节节攀升,眼看特斯拉的中国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兴奋的远远不止马斯克,产业链上下企业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随着国内疫情的有效防控,特斯拉的生产大计快速推进,“朋友圈”也进入频繁更新阶段。自4月份起,频频传来业内企业与特斯拉建立合作的消息。如三丰智能、双环传动、科大智能等。2020年3月17日,有投资者向三丰智能提问关于公司与特斯拉合作的相关事项,公司回答表示,三丰智能正为特斯拉提供智能输送系统装备,未来将谋求更多领域的合作。据了解,三丰智能以汽车智能输送系统起家,2017年通过收购鑫燕隆布局汽车领域机器人制造系统集成。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涵盖智能焊接、智能物流与智能仓库、智能工厂系统、智能移载与装配、智能巡检机器人、智能电气等,可为客户提供业务全链条的智能化、一体化的整体综合解决方案。自2017年始,三丰智能便驶入了发展快车道。2017-2019年营收分别为6.25亿、17亿、19亿;净利分别为6473万、2.35亿、2.71亿。2019年公司一举拿下了比亚迪常州项目和威马汽车衡阳项目等多个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科技项目订单,现累计汽车自动化在手订单超过20亿元,其中60%以上订单来自新能源车企。随着鑫燕隆上海工厂投产后,公司预计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增加20%-30%的产能,以满足更大的市场需求。2020年 4月17日,双环传动发布公告称,公司下属子公司双环传动(嘉兴)精密制造有限公司于近日获得特斯拉样品采购清单,特斯拉将向全资子公司双环嘉兴采购传动零部件。据了解,双环传动深耕机械传动齿轮,公司与众多国内外优质客户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如博世、采埃孚、利勃海尔、卡特彼勒等,国内则有比亚迪、上汽、玉财集团等。公司表示,本次合同履行标志着特斯拉对公司的质量管控体系及生产能力的认可,进一步验证了公司在新能源传动产品领域的竞争力,同时也为公司与特斯拉开展业务合作奠定了基础,对公司深入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业务有着积极意义。2020年5月8日,科大智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透露与特斯拉存在业务合作,科大智能因此一度连续拉出两个涨停,公司市值超过12.32亿元。虽然撬动了超过12亿元总市值,科大智能与特斯拉存在的真实业务往来金额并不大。事实上,此次合作主要系公司全资子公司乾承机械为上海特斯拉超级工厂二期项目总装提供智能机械手产品,合同金额合计230万元(不含税)。据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科大智能实现总营收23.13亿元,此次与特斯拉的合作订单金额仅占公司2019年营收比例不足0.1%。不过,公司2019年的发展可谓是不尽如人意。2011年2018年,科大智能实现归属于上市股东的净利润合计约13.14亿元,但公司仅在去年就亏损超26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在1年内亏光了上市8年以来的盈利。目前科大智能主要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轨道交通、综合能源、基础工业、航空航天、消费品制造业等行业客户实际应用场景提供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电网终端设备、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产品及服务体系。在换电站市场上,2019年科大智能与蔚来汽车完成数十套换电设备的交付,与一直主张“换电模式”的未来汽车打开了后续合作空间。三家企业与特斯拉的合作有大有小,但只要拿到了一张“临时入场券”,打入特斯拉内部的机会就多了一分。
人人都想挤进特斯拉的圈子,这与特斯拉曾扬言计划在2020年底将国产化率到100%,有着莫大的关系。目前上海超级工厂国产配件占比约30%,假设国产Model 3成本在25万元,100%国产化,产能50万辆/年(实际包括Model Y,价值量更高),那么国产产业链价值有望达到1250亿元,谁能不心动。
具体逻辑来看,特斯拉的本土供应链和当年的苹果产业链扩张类似。7年前,苹果公司全球156家供应商中中国大陆厂商仅有8家。而在苹果2019全球200大供应商信息,中国大陆苹果产业链供应商增长近3倍,供应商数量占比已升15%(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合计40家,中国台湾6家)。
而iPhone 4的出现,更是让国内消费者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智能手机,为国内市场培育了大量的智能手机需求,可以说,苹果对于国内智能手机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居功伟”。
对比苹果的iPhone,特斯拉在行业颠覆性、产品认可度、产业链长度及广度、产品单体价值等方面均不亚于甚优于苹果。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苹果产业链中所呈现出来的拉动效应,在特斯拉产业链中将同样存在。
过去,中国零部件企业一直被外界诟病患有“肥胖症”,规模不小,但实力不济,一直站在国外巨头的阴影里。如今新能源车给零部件行业重新划了条赛道,避开了发动机、变速器这些老大难,这时候又递上特斯拉这条“大腿”,这场供应链战局中,中国零部件行业占据了先天优势。对于系统集成商而言,目前大规模进入特斯拉供应链中,还差些火候。国内系统集成商的刻板印象一直是“小散弱”, 据GGII《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调研报告》数据显示,截2019年末,中国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企业超3100家,企业中营收超过1亿元的120家左右,绝大部分企业系统集成业务营收不超过3000万元。其中,系统集成企业营收规模超3亿的企业主要集中于汽车焊接集成领域。大部分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深陷于事多、利薄的产业窘境,三丰智能、科大智能的年报中也可见这一点。想顺风扶摇而上,前提是得有双用得上风的翅膀。融入特斯拉的生态圈中,这首先是一场实力的比拼,自动化和智能化显然是有效筹码。此外当国内系统集成商不再仅仅只做硬件的集成,而是更多地走向顶层架构设计和软件集成,那时无论来多少个特斯拉,都能“收入囊中”。不过对于马斯克所说的100%国产化,高工机器人表示存疑。毕竟汽车供应链本来就相当复杂和绵长,遍布了汽车、电子、电气、化工等多个行业,而要在一年之内全部实现国产化,显然有很大困难。要知道,即使是深耕中国市场长达20多年,大众的国产化率也未能达到100%。
况且特斯拉的三电核心技术大概率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会完全外采,第三方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较难突破;其次技术门槛较高的电气设备、相关零部件技术和市场份额基本集中在外资,国内本土供应商难以破局。但是即便国产化程度达不到100%,对供应链上的本土厂商仍然是重大利好。此外,特斯拉国产化,不仅仅是依靠特斯拉“吃肉”,更为重要的是,特斯拉带来的投资机会已经越过了特斯拉产业链本身,它将带动整个新能源汽车高端供应链。2020年除了国产Model 3要量产之外,宝马、大众、丰田等企业也纷纷在寻找与中国“联姻”的机会,加快新能源车型产品的研发和投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