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寞”的国产PLC

2020年8月6日 来源:高工机器人  浏览 689 次 评论(0)

德国工业4.0将第三次工业定义为以自动化技术为核心的生产制造模式。通过广泛地采用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技术、IT和通讯技术,构成自动化金字塔为核心的生产制造模式,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了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在这个过程当中,PLC技术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近日,《Robotics&Automation》评选出了前22名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制造商榜单。西门子、霍尼韦尔、施耐德、ABB、三菱电机等众多工控巨头企业赫然在列。其中日本公司有9家,德国公司5家,美国公司2家,中国公司1家。(数据来源:OFweek工控)

 

从全球TOP22 PLC厂商排名分布来看,仍然是欧美日占C位。除了中国台湾的台达,中国大陆没有一家企业进入榜单。

 



各有千秋的实力巨头




这份PLC榜单的排名与国内PLC市场的分布情况相差无几。2015年今,中国PLC市场前五名基本被西门子、三菱、欧姆龙、罗克韦尔、施耐德牢牢占据,的国产变数则来自台达。


如果,“深扒”这些“实力派选手”,你会发现它们其实也有着各自的“风格”。

 

首先是西门子,凭借其在PLC全线产品上的优异表现拔得头筹。过程控制与通信控制是西门子的强项,其模拟量模块价格便宜,程序简单,产品整体可靠性、抗干扰性强。西门子 SIAMTIC 模块化控制器有着很大的优势,它可以即买即用,长期兼容性和可用性,可以在恶劣环境下工作,模块还可以扩展和升级。而强大的编程软件则是西门子另一大法宝。

 

2017年西门子经典的PLC  S7-200宣布退市,公司开始大力推广S7-200smart,S7-1200等PLC产品。西门子不断推出新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并且加大线上线下推广力度。这也是西门子PLC能够的原因之一。

 

三菱作为进入中国较早的老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三菱的编程软件比较容易入门,且产品寿比较长,其小型PLC产品有用过10年无损坏的案例,整体性价比较高。近些年,三菱推出的新品不少,一直在埋头钻研技术,宣传力度没有跟上,产品销售受到一定影响。

 

欧姆龙近几年不断推出新品,整体更加灵活,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相应的模块,其销售渠道基本依靠线下业务员推广完成。在欧姆龙进入中国市场的早期,由于产品断代等原因,被三菱一举领先多年。

 

稳定的产品品质是罗克韦尔(AB)PLC给中国市场留下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产品定位还是价格,罗克韦尔一直走的都是高端路线。尤其在大型PLC市场,罗克韦尔有着比较*的优势,其大型PLC有运行40年仍无损坏的案例。

 

施耐德的服务做得*到位,只要用户购买施耐德PLC,公司就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甚包括程序的编写。就施耐德整体产品而言,中国用户对其认可度较高。其大中型和小型PLC生产厂家是分开的。

 

成立于1971年的台达,其提供的PLC设备广泛,覆盖从工业机器人到智能建筑等各种行业。产品有独特的模块化系统和“热插拔”系统,这意味着可以在不停止整个*作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更换。凭借性能+价格,台达深挖OEM市场,以PLC和变频器、HMI、伺服业务的互相配合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式销售特色,逐渐受到国内用户的认可,一定程度上可以和外资品牌一较高下。

 



国产PLC的下一站




国产自动化品牌伴随着中国自动化市场的发展,已有近30年的历史了,国产变频器甚国产伺服产品均已获得市场认可,但国产的系统层产品却一直逊色不少,而这其中,国产PLC依旧没能完全打开局面,是为可惜。

 

2018 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本土份额约 36%、相比 2012年 6个pct,其中,工控机、高压变频器、人机界面等产品国产化率相对较高,而PLC 产品国产化率仅 11%、相比 2012 年仅 1个pct。

 

禾川股份指出,近几年,国产PLC的发展势头强劲,但是整体抗衡欧美日的局面没有出现,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国产PLC在市场前瞻规划和产品研发上存在*大的战略不足:

 

缺乏完整的系列规划:往往是出一款或两款产品,来应付市场需求,没有整体系列规划自然缺乏整体市场覆盖性;
 
软件投入不足:仅仅注重硬件规格架构的对标而放弃软件编程开发的投入,导致易用性性价比都无法与国外品牌竞争;
 
行业预见性功能开发滞后:缺失行业需求的特色功能块,往往是追随国外品牌开发,自身未有先入为主的勇气。

 

基于对国产PLC固有 “顽疾”的深刻认知,禾川股份多年来深入OEM市场耕耘,注重全系列产品开发与研发投入,依托打造Total Solution的战略构想PLC,总结国产PLC的发展道路经验,对自身产品进行不断的开发与完善。2020年3月,禾川股份推出R系列PLC,它体现了国产PLC自主化的变革与升级,相比现有的禾川A/P系列,R系列具有整体处理效率、控制算法种类完善、通讯架构丰富、多轴运动控制完整、编程软件更具易用性等特点。

 

其实,国产PLC处处受制于人,也与我国自控产业链的两头——底层的现场仪表(尤其是变送器和执行机构)、上层的综合自动化软件基础薄弱有着重要联系。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智能变送器只占国内市场的9%。顶层综合控制软件能力弱,一方面是因为工控企业对用户的特征理解不深刻,经验积累不足,从而制约了顶层集成能力和快速进入细分市场的能力。另一方面工控企业受制于关于设计企业资质门槛的规定。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国产PLC产业难题在于如何解决规模化生产和市场现状的问题。当前PLC产业需要集中力量做好出路、研发、制造应用四个方面,形成产业链,以突破当前的现状。国产PLC产业化的外部环境越来越成熟,在市场需求、技术水平和生产等方面,我国企业已经具备规模化生产PLC的条件。

 

在竞争激烈的PLC赛道上,台达已成为外资品牌的“劲敌”,国产品牌也已经涌现了诸多“种子选手”,诸如汇川、禾川、信捷电气、和利时、南大傲拓等。

 

2019年台达PLC整体增长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特别是中型PLC保持高速成长。1999年推出款小型PLC开始,台达一直致力于PLC市场,目前公司PLC产品线涵盖了小型及中型,广泛应用于食品制药、电子加工、包装机械、橡塑机械、机床、工业机器人、纺织等领域。台达PLC以高品质、高性能、高适用性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成为全球PLC市场中中国品牌的代表。

 

2019年,汇川在PLC&HMI业务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97亿元。2020年一季度在口罩机需求带动下,汇川PLC、伺服系统等产品实现了较大增长,公司表示,这对国产PLC是一个难得的进口替代机会。目前汇川中型PLC已逐步走向成熟;在小型PLC领域,公司于2018年发起的小型PLC产品开发项目已进入中试阶段,该小型PLC具有更快的执行速度、更简易的编程凭平台。

 

2019年,信捷电气PLC产品销售达到2.96亿,同比增长7.55%。目前信捷电气在小型PLC市场已成为国产巨头之一,公司将依靠在小型 PLC 市场不断渗透,形成规模效应后,再逐渐转向中型 PLC 以及与 PLC 紧密相关的其他工控产品延伸产品线,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占率。

 

国产在成长,市场形势也在发生变化。目前PLC在终端市场已经开始出现向少数大型系统设备商集聚的趋势,而在上游,PLC的封装生产也在向少数大厂集聚。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很多小厂开始逐渐淘汰和边缘化。在PLC价格和成本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只有以规模效应来获得成本优势。要么做大,要么等死,在这场淘汰赛中,只有少数厂家凭借实力才能够笑到后。


国产PLC的艰难崛起,也让人联想到国产工业机器人的现状。不同的是,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速度要更快一些。但他们都面临着强势的外资品牌这座大山,要在技术、品质、市场上真正与外资匹敌,仍是任重道远。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