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带动,作为末端执行器的夹爪市场逐渐被外界关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气动夹爪一直是整个工业自动化的“必需品”,该领域诞生了众多的巨头厂商,如SMC、SCHUNK、Festo、Parker等。
经过测算,全球制造业每年消耗掉模块化夹爪数量超过3000万个,其中气动夹爪市场规模已经达到千亿元的级别,但是需要承认的是,在气动夹爪领域,国产与外资相比差距甚大,国产品牌的销量占比不足10%,全球气动夹爪TOP20公司中没有一家中国大陆企业。
可以说,在气动夹爪领域,外资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气动夹爪销量TOP20企业
序号 |
企业 |
|
序号 |
企业 |
|
1 |
SMC |
日本 |
11 |
CKD |
日本 |
2 |
SCHUNK |
德国 |
12 |
KOGANEI |
日本 |
3 |
Festo |
德国 |
13 |
PMC |
韩国 |
4 |
Parker |
美国 |
14 |
JSC |
韩国 |
5 |
Norgren |
英国 |
15 |
TPC |
韩国 |
6 |
BIMBA |
美国 |
16 |
AIRTAC |
中国台湾 |
7 |
Camozzi |
意大利 |
17 |
CHELIC |
中国台湾 |
8 |
Eaton |
美国 |
18 |
DPC |
中国台湾 |
9 |
Sheffer |
美国 |
19 |
LEGRIS |
法国 |
10 |
Rexroth |
德国 |
20 |
TAIYO |
日本 |
相比于气动夹爪,电动夹爪起步要晚得多。电动夹爪的兴起很大程度是受到以协作机器人为代表的柔性化生产工具发展的带动,经过数年的发展,电动夹爪的应用边界逐渐扩展,从机器人逐步延伸到工业自动化领域,新进厂商逐年增加。
从市场结构来看,目前气动夹爪依然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中国市场标准化气动夹爪占比超过90%,电动夹爪占比仅为3%左右;海外市场标准化气动夹爪占比超过70%,电动夹爪占比接近18%。相比之下,国内市场电动夹爪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
一方面,以协作机器人为代表的增量市场持续放量,将对电动夹爪形成较强的需求拉力;另一方面,以工业自动化为代表的存量市场,众多场景逐渐衍生出电动夹爪替代气动夹爪的新机会。
从市场规模及增速来看,2019年全球标准化电动夹爪市场规模约为13.5亿元(约1.9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约2亿元左右,过去三年的市场增速均在20%以上。
从产品形态来看,电动夹爪具备较强的适应性与延展性,产品形态较为丰富,从二指到三指,再到多指均有覆盖,从目前的产品更新迭代频率来看,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各家厂商每年均会推出相应的新产品,并且每年的新品数量均在2款以上,以满足下游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从这个层面上看,电动夹爪市场是充满活力的。
总体来看,中国电动夹爪市场热度逐年,新进厂商持续增加,同时,电动夹爪产品形态日益丰富,众多产业要素持续向好,电动夹爪开始进入发展快车道,潜力初显。
2020年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通过对中国电动夹爪品牌企业的梳理调研,综合考量企业在产品技术、专利布局、资本实力、市场销量、产品服务、渠道布局等方面的进步与,评选出2020年中国市场电动夹爪年度成长品牌榜单5,其中涵盖内资与外资的相关厂商,旨在行业对电动夹爪市场的认知,鉴于当前中国市场电动夹爪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厂商之间的差距尚未真正形成,此次榜单排名不分先后顺序。
从具体厂商来看,中国市场电动夹爪厂商普遍还处于市场化的初期阶段,规模普遍较小,尚未出现营收规模达到5000万元的厂商。在电动夹爪领域,内资厂商与外资厂商并未呈现出较大的差距,部分国产厂商通过技术层面的创新与产品的持续优化,已经获得部分下游客户的认可,如慧灵科技、增广智能与大寰机器人等,逐步进入发展快车道。
同时,以钧舵机器人和知行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势力”正快速成长,产品系列日益丰富,同时已持续获得资本的注入,市场化布局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如知行机器人已针对酿酒行业开发出负载50kg的电爪产品,并已经形成批量出货;钧舵机器人的产品系列不断扩展与丰富,涵盖两指、三指及自适应产品系列,并已与多个核心客户达成合作意向。预计2021年电动夹爪产品将会持续的落地开花结果。
2020中国电动夹爪市场年度成长品牌榜单—国产品牌TOP8
(排名不分先后,以下按企业成立时间排序)
2000年以前 |
2001-2010年 |
2011-2016年 |
2017-2020年 |
上银科技 |
拓德科技 |
慧灵科技 |
因时机器人 |
|
|
大寰机器人 |
知行机器人 |
|
|
|
钧舵机器人 |
|
|
|
增广智能 |
从榜单中可以看出,2015年之后,中国涌现出一批电动夹爪为主营产品的企业,这预示着电动夹爪迎来了市场蓬勃发展的黄金时代。
外资厂商主要以传统夹爪巨头为主,其中以SMC、SCHUNK、Festo为典型代表,此外,以Robotiq、OnRobot为代表的新兴厂商近年来依托协作机器人市场,在中国亦取得较快发展,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2020中国电动夹爪市场年度成长品牌榜单—外资品牌TOP7
(排名不分先后,以下按排序)
日本 |
德国 |
意大利 |
加拿大 |
丹麦 |
SMC |
Festo |
Gimatic |
Robotiq |
OnRobot |
|
SCHUNK |
|
|
|
|
Zimmer |
|
|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白宫彻底的慌了,将要紧急设立一个特别工作组,以应对因对我国加征关税而造成的供应链危机。据央视新闻报道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趋势,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通过运用数字化
3C电子行业,历来被视为机器人产业下游出货的三大基本盘之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