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局服务业调查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1%,连续9个月高于临界点。
疫情给我国制造业乃全球市场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从新的PMI数据来看,我们可以看到制造业的内生动力正在不断增强,供需循环也在持续改善,产需的加快释放,对制造业总体引领带动作用也进一步增强。
由此可见,每个时代都自有机遇可循,即便是 2020年——一个在席卷全球的疫情中充满变量的年份。
虽然整体工业自动化需求一季度受疫情影响较大,某些行业态势低迷,但是和防疫物资相关的行业需求暴增,其中与口罩相关的行业需求为强劲。突发的疫情意外的催生了口罩行业的火爆行情,让口罩相关产业链上的各公司,感受到了一夜暴富的疯狂。面对口罩紧缺现状,工业自动化企业凭借自身优势在核心零部件供给、机械设备选型、技术支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多数工业自动化企业都在短的时间内拿出了成熟的方案和产品助力口罩机生产。例如,汇川技术、信捷电气、拓斯达、埃斯顿、新松等。口罩机及口罩需求大幅度超预期,大量传统装备制造业企业临时转型进入该领域。口罩产能,尤其是大量低端产能无序释放,带动自动化产品放量增长的同时也带来大量产业资源浪费。
但是,由于特殊周期下,口罩机的投产效率要求相对技术要求更高,因此本土自动化品牌和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灵活性”带来了在该领域的份额大幅度。
国内外疫情的错峰发展,产业资源及产业订单大量涌向中国,持续的周期超过预期。
在全球疫情较为严重的时候,部分产业链企业停工,海外订单逐渐转移国内。例如,近印度纺织订单大量流回国内引发市场广泛关注。前几年,随着国内人工成本上涨以及外部环境影响,大量低端纺织品订单转移到了印度、东南亚等人工成本更低的和地区。但由于印度疫情迟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很多工厂没有办法如期开工,于是越来越多的纺织订单被取消,或者回流到中国等其他。
但疫情也导致了制造业全球化进程倒退,加快区域经济体合作及产业链生态圈的构建成当务之急,一方面产业的投资力度更大更快,一方面国内的工业数字化升级进程中延申出大量的基于产业的数字化服务,咨询等业务形态加速成型。
疫情期间,全球供应链受到大面积冲击。部分企业的进口零部件供给不足,转而寻找合适的国内供应商。中国受益于疫情控制较好,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份额速度加快。
例如,汇川技术在保供方面措施得力,供应链恢复快、供货及时,获得不少新客户订单。当一些外资品牌国外工厂未完全实现复工复产,产品供货周期仍在延长,汇川技术很好地抓住这一机会,扩大了在包括口罩机、熔喷布在内的更多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国内本土企业快速成长,不断依靠内生高研发投入横向深化技术、外延布局纵向延展技术版图,技术层面上已经可以满足大多数中低领域工业自动化需求、以及部分高端工业自动化需求。
因此,本土自动化品牌在部分领域替代外资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疫情加速了本土品牌被终端客户认可的速度。加上资本及政策的双推手,本土自动化龙头企业未来产业布局也将进一步提速。
全球经济低迷之时,中国市场却迎来了高光时刻。根据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显示,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
再来看工业,随着市场供需关系日益改善,产业循环逐步畅通,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持续好转,盈利恢复态势进一步巩固。根据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11月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4%、10.8%,分别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4、3.8个百分点。
充满变数的2020年眼看着已经进入尾声。当前,资本市场上各家上市公司三季报的密集披露也基本已落下帷幕。gongkong ®盘点了几家上市企业的三季报:
2020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0.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00%;实现营业利润约16.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29.15%;实现净利润约15.6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9.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14.9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31.93%。2020 年度三季报中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 8.11 亿元,同比增长 74.65%;实现归母净利 2.46 亿元,同比增长 112.61%,基本每股收益 1.75 元。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 3.14 亿元,同比增长 98.02%;实现归母净利润 1.03 亿元,同比增长 134.76%。10月22日晚间英威腾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称,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约16.02亿元,同比下降2.14%;净利润约9421万元,同比增长339.15%;基本每股收益0.1250元,同比增长339.92%。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疫情下产业资源、社会资源加速向大型龙头企业集中,中小企业尽管在相关宏观政策帮助下艰难过关,但是面临压力仍然较大。工业及制造业企业整体负债率大幅度攀升,对于未来1-2年企业运营及资本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过去几年的“去杠杆”市场调节所带来的经济减压,未来可能面临更大挑战。看完了本土国内企业,gongkong ®发现在华日系企业业绩也飘红,例如,在今年8月的采访中,欧姆龙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大场合志就曾表示欧姆龙今年二季度“成绩单”表现亮眼:与一季度相比增长70%,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0%。
在发那科发布的第二季度(2020年4-6月)财报中也显示,中国市场表现突出。首先从订单情况看,发那科二季度在中国市场的订单额为355亿日元,较去年同期暴增61%,从营收角度来看,中国市场营收334亿日元,较去年同期大增39%。
在百年不遇的疫情之下,中国市场已经在疫情冲击后逐渐恢复元气,工业自动化企业更是逆势增长,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首先,疫情席卷全球,工业需求面临通缩,然而伴随货币政策的宽松刺激,供给侧回暖*快于下游需求侧回暖。虽然下游需求长期疲软,但“恐慌性备货”带来的库存增加,助推了自动化厂商新增订单(尤其是OEM领域的订单)快速增长。在工业需求通缩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短期货币的流动性增加确实抵消了一部分消极影响,但是也在不断透支未来产业的健康基础,带来了一些新的隐忧。从大周期里看,OEM自动化市场在2019年底已经出现触底反弹迹象,疫情虽然在短周期内抑制了市场回暖,但是疫情之后市场需求集中积压释放导致回暖速度快于预期。而且在十三五收官之年,相关传统基建及传统流程领域市场项目虽然延期,但是伴随政策带来的利好影响,叠加新基建机遇期。流程领域自动化市场虽然进入下行周期,但是市场表现仍然相对*好于预期。从工业产业链来看,中国产业恢复较快,除了疫情管控得当,政策助力适时外,也跟中国的产业链配套相对国外更为完善有关。中国具备全球齐全的工业产业体系。强大的体系基础很好的支撑了“产业快速回暖”。其中,上游更加接近原材料供应的流程型行业已经进入本轮产业升级的后周期,下游偏向消费端的制造业自动化硬件系统的渗透已经接近完成,疫情的“天灾”加速了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化升级的重视程度和升级速度。伴随制造业下游需求更迭频率加快,企业需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对投资产线的投资回报速度要求高,疫情下也加快了业主对于产线构建合理性及投资回报周期合理性的诉求。对于存量市场(已装机市场)的升级诉求重视程度更高。
此外,虽然电子和汽车行业仍然未出现回暖,但是其他产业中仍然存在大量人工替代潜力。未来在人工替代进入后周期时代后,协助人的效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将成为制造业企业面临的新课题。面向未来,也要谨防战略新兴产业投资泡沫再现。例如:半导体。
进入后疫情时代,我们也要冷静思考,有些疫情市场难以为续,而有些疫情因素也将加速市场变革。
首先,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稳定下来,类似口罩一类的疫情“受益”产品,市场需求必然会大幅下降。随着下游市场的快速复苏,行业景气度上升,许多工业自动化企业的主要盈利早已逐步从疫情关联产品向常规产品切换。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原本主业不是口罩的企业都在进一步夯实主业,毕竟口罩业务带来的只是短期盈利,长期盈利水平难以持久。但疫情之下,也给了汇川、信捷电气等企业更大的发展机会,能够进入到以前不能轻易进入的企业和行业之中。正是受益于疫情之后外资品牌产能空缺和国内产业、自主可控意识增强,许多企业抓住机遇利用其高性价比产品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在艰难的2020年中实现了惊喜的增长。来到后疫情时代,可以肯定的是工业自动化技术将进一步加速发展,数字化转型成为众多企业考虑和布局的方向。相关调查显示,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面对此次疫情所受影响较小,而那些智能化程度较低的企业则面临着较多挑战。
除此之外,疫情也加速了众多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例如,医药/医疗设备、智慧物流、智慧城市、新基建等等都将面临新的机会,企业可以提早布局,从而把握住市场带来的巨大机遇。
1、2021年,全球市场虽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复苏是大概率。随着疫苗大范围接种,国外会陆续出台恢复生产的政策,低端生产制造可能由“回流”转为“溢出”,国内企业出口压力增大,“口罩”现象不再。因此,拉动市场增长的关键还在于内需。2、突发疫情下,国内的制造业恢复得益于完备的工业体系。但是长期面临的高端不足痛点依然存在,未来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仍是主旋律,市场升级逻辑不变。3、但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企业减负政策在2021年可能面临退出,国内市场流动性面临一定压力,企业经营也面临较大压力。制造业企业在面临高资产负债率情况下,各行业企业会通过多维度减轻企业运营压力,工厂升级改造的路径和诉求可能面临调整。4、供给侧改革仍然会持续,但是新提出的需求侧改革所带来的工业产业结构变化,乃于对自动化市场的变化是积极看点,具体方向有待后续政策出台。5、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元年,相关政策红利正在释放,新型城镇化、新能源、新基建、新消费等内循环势必带来新的市场机会,尤其是本土企业面临更大的市场机遇期。
6、伴随产业环境和终用户的成熟度上升,数字化和智能制造的市场参与者,必然将在更多细分领域挖掘出真金白银的市场增值机会。
一句话:短暂的低端红利不再,市场将回归“避低就高”,2021年整体自动化市场可谨慎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