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关于制造业都有哪些热门提议!
2021年3月9日 来源:郑州工博会 浏览 852 次 评论(0)
加快发展制造业高水平“数·智”解决方案供应商
当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为27%,未来15年需要保持在30%水平线上,才能支撑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加速向低成本转移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必须进入价值链体系的高端部分。通过“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向高端制造业迈进刻不容缓。
区块链在优械产业链中面临化业务流程、面的优势,有利于解决工程机的各种运营成本、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问题,建议推动工程机械行业区块链建设“
建议将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下调11%
“建议将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下调11%。制造业整体税负,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企业资金周转效率,改善盈利水平,为制造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居民生活成本,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增长,促进中国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发展。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是促进产业基础化的关键
针对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产业基础化,徐晓兰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推动专精特新“小巨人”量质齐升,做实做深做优制造业态。二是构建多层次工业互联网相关公共服务体系,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三是加快推广新兴技术应用和业务场景融合,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能力。四是构建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五是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核心技术标准体系,推动平台间互联互通。构建并完善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以推动各领域关键技术应用融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方案,推动企业基于云架构的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发展。
建议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支持力度
“当前,外部环境依旧复杂严峻,我们的海外订单不降反增,与华工科技近年来不断延伸创新链,深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质产品,培育创新能力分不开。在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战略支撑的背景下,中国的创新黄金十年已到来,今后,中高端产品占比高、产品差异化*的企业更容易在竞争中胜出,我们必须要走差异化创新之路,锻造高效的产品生成能力。”
倡导绿色低碳发展 建言政策支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邵长金希望在政策方面加大对传统制造业支持和引导的力度,促进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新乡化纤属于传统产业,近些年在传统制造与自动化、智能化的结合方面进行了大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是也面临一些需要在政策、法规方面支持、解决的问题。”
中国要成为制造业研发
“格力电器这么多年一直坚守的是,高新技术研发团队全部在国内,可能我们走得会慢一点,但是我相信这种沉淀、这种积累,也能推动有朝一日中国成为的研发。”董明珠希望可以打造属于自己的人才,慢慢用决心来实现,真正把中国建设成为的研发。
科技自强 加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关注着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推广以及机器人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产业链协同等问题,今年,他又围绕科技体制改革、完善关键技术攻关“揭榜挂帅”制等方面形成了多份提案准备提交大会。
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我建议从3个方面加快推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首先,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引导,增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危机感、紧迫感。其次,加快打造数字化示范项目,提速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数字化领域集聚。再次,从立法和制度层面建立健全企业数字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强企业数字化标准体系建设,指导企业数字化发展,保护企业数据权益,规范数据产权使用。
生产制造端的数字化改革尤为重要
“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是以数字化赋能,打通一个个信息孤岛,让供应链主体之间有效连接,促进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的融合,这是供应链效率和能力的关键。”
适当放宽准入门槛,支持国产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建议进一步支持国产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国产高端装备的研制、生产以及销售。在研发阶段,给予全方位政策保障,鼓励国内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第二,在市场准入方面,打破准入壁垒,适当放宽企业过往业绩的招标要求。第三,在市场公平竞争方面,给予财税政策扶持,企业竞争成本。第四,在市场应用方面,设立国产化示范工程,加大对国产首台(套)高端装备应用推广力度。
推进产业链现代化,构建食品工业新发展格局
建议我国食品产业要加快构建新时代产业基础能力体系,打造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可靠的现代化产业链供应链。
关注科技赋能实体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
立足科技产业实践,围绕发挥科技力量赋能实体经济,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供应链金融,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职业教育,稳就业,促进“中国智造”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发挥智能科技作用,帮助“银发族”跨越数字鸿沟;提高企业碳中和治理能力,实现绿色可持续增长等几大方面,今年将向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提交多项建议。
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是关键
“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是以数字化赋能,打通一个个信息孤岛,让供应链主体之间有效连接,促进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商流的融合,这是供应链效率和能力的关键。”三份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大打击侵犯企业知识产权行为力度的建议》、《关于压实企业责任 保障“小哥”群体劳动权益的建议》、《关于规范生物信息收集 筑牢公民隐私边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