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腾飞,铸就大国发展引擎

2021年6月28日 来源:世界智能制造大会  浏览 676 次 评论(0)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成就举世瞩目。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革创新,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使我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制造业大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是经济脉所系”“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2012年202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长到26.59万亿元,连续11年保持制造大国地位,极大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科技实力和影响力。



制造大国地位更稳固




  走进秦皇岛玻璃博物馆展厅,一份1921年签署的合同引人注目。“这是与比利时合资兴建玻璃工厂的合同。”讲解员介绍,合同签署后第三年,秦皇岛耀华玻璃厂投产,从此开启了中国玻璃产业发展之路。


  弹指一挥间,2020年,我国平板玻璃产量达94572.3万重量箱,约占总产量58%。福耀玻璃更是以25%的市场占有率稳稳占据全球汽车玻璃市场前列。


  小小玻璃行业见证着我国制造业百年间的巨大变化。


  制造业生产突飞猛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我国工业增加值1952年为120亿元,1978年达到1621亿元,1992年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2年突破20万亿元大关,2018年突破30万亿元大关,2020年达到31.3万亿元。


  工业生产能力迅猛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居前列。我国是全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2020年,我国已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位。


  制造业竞争力显著增强。2020年,我国货物出口总额达179326亿元,连续12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大出口国地位。2020年,我国有133家企业进入500强榜单,比2012年增加54家。高铁、核电、4G/5G等成体系走出国门,“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持续攀升。



领域创新取得新突破



  5月底,中信重工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紧张地装配调试。“预计6月下旬这个‘大家伙’就能完成整机调试正式下线,到时候地下工程施工就如虎添翼了!”中信重工矿研院副院长崔郎郎兴奋地介绍,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台用于城市竖井全机械法施工的包络成形竖井掘进机。下线后,相较传统工法,可施工效率超100%,施工成本约50%。


  竖井掘进机的成功研发是我国加速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显著。“天眼”探空、“神舟”飞天、“墨子”传信、“天问”登火、大飞机首飞,万米载人深潜器、极地破冰科考船相继建成交付……一件件大国重器横空出世,一批批重大装备实现突破,在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并跑、领跑阶段。


  制造业领域创新成果接连涌现的背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


  研发实力不断。从2012年到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支出总额由0.72万亿元增长到1.4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从13.7%提高到34.2%。2016年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27.7%,研发投入强度由0.94%提高1.32%。


  研发成果日益丰硕。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数121.8万件,比2012年增长近3.4倍,制造业每亿元营业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1.24件。据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继续领跑全球。



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


  

  走进长安汽车两江工厂焊装车间,数百个机器人灵活地旋转、搬运、组装、焊接,畅销车型UNI-K的白车身随着传送带被送往下一道工序。“我们为UNI-K推出了线上下单服务,不管是车型配置、车身外观还是车内配饰,都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个性化定制。”长安汽车两江工厂总经理范正文说。


  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定制的需求,离不开长安汽车与数字化、智能化的深度“牵手”。作为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示范企业”,两江工厂冲压、焊接、涂装等环节的智能化程度已达到90%以上,可以轻松实现柔性制造、订单生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入开展智能制造,引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迈出新步伐。工信部统计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从2015年的42.9%、45.4%和37.3%提高到2020年的49.9%、52.1%和43.5%。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我国传统产业改造加快,提前两年完成“十三五”时期钢铁行业去产能1.5亿吨目标。与此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加速壮大,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制造业平均增速,其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5年的11.8%、31.8%上升到2020年的15.1%、33.7%。


  截2020年底,我国已建成17家制造业创新、183家省级制造业创新,到2025年,制造业创新将增40家左右;2021年,制造业强链补链也在加速推进……进入新发展阶段,制造强国建设正大步迈上新台阶。记者:王政 韩鑫)



延伸阅读


谱写制造强国建设新篇章



  连续11年保持制造大国地位、连续12年稳居全球货物贸易大出口国地位、成为全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位……一组组沉甸甸的数据、一项项可喜的进展,见证着中国制造业的百年变迁,更折射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取得的新成就。

  我国制造业发展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须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必须将满足人民群众需求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动力,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些经验需要我们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明确提出,坚持自主可控、高效,推进产业基础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产业体系完备、配套齐全,并深度融入产业分工体系,成为产业链供应链重要一环。要更好利用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推动国内双循环高效联动、相互促进。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努力突破重要领域“卡脖子”技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体系化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着力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加快布局工业互联网、云计算、无人驾驶等新兴产业。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要乘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东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篇大文章。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不仅将加速我国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更将有力带动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技术结构、能源结构调整,推进产业在国内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同联动发展。

  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还要抓住数字经济新机遇,下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这盘大棋。要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加快5G与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融合推广。要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瞄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化企业在生产、管理、研发和市场各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加快培育发展新业态、新模式。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国制造业着力深化改革、强化创新、深化融合,制造强国建设正不断迈上新台阶。(王政)

来源:人民日报 转自:工信微报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