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近几年,在疫情反复,世界逆全球化现象加剧的大背景下,聚焦关键技术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我国补链、强链的生力军。那么“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将如何发光发亮呢?
小巨人 大能量
2021年制造业最火的一个词恐怕就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了,这把火在2022年初又烧了起来。今年的一月份,近20个省份在地方两会期间提到了“专精特新小巨人”,很多地方更是将“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计划写进了政府年度重点规划。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说一说非常火的小巨人。小巨人企业一般规模不大,很不起眼,但是却有着独门绝技,在细分领域甚至具备了垄断话语权。
小巨人,不仅有大能量,还能补中国制造的短板。比如秦山核电站急需的密封件,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但是有一家非常了不起的中国公司打破了国际垄断,虽然他们的年营收不到两千万,但却迫使外国同类产品价格直降90%以上,在公开招标时仍败给了中国这家掌握了独门秘籍的企业。励行根就是这家企业的创始人,1993年,他卖掉了全部家产,东挪西借,拼凑了2000多万元建了个实验室,便开始技术研发,这一干就是14年。2007年,励行根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中标项目,然而却被美国以供应链产品要挟,不得不将订单拱手相让。又经历了5年反复试错与实验,方才自研出C形密封环,逐渐打败国际竞争对手。
核反应堆的另外一种密封环,也成功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100%国产化。你能想象到吗?这家高精科技企业竟然藏在苏州太仓的一片农田边,公司里只有92名员工。看上去很不起眼,但走进厂区,一面由78张专利证书组成的专利墙却让人震惊。这是他们用九年时间专攻一件事,换来的科技成果!上面的故事还仅仅只是中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关键领域奋力补齐短板的一个缩影,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截至目前,我国累计培育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其中,596家是“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深耕细分领域,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与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补断点、补短板。但是在全球疫情的冲击之下,“专精特新”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很多企业都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难题。2021 -2025年,中央财政将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重点支持100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对接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此外,各级政府的相关支持举措也在一步加码。有了资金的支持,营商环境的改善,产业政策的扶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步入了“快车道”, 打造“专精特新”产业集群成为现实。 在广州市黄埔区有这样一条街道,培养出五家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这条街道名叫云埔街。近三年来黄埔区共培育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其中4家成长为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成长为单项冠军产品企业,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专精特新黄埔军校”。如今,“中小企业也能办大事”成为黄埔最响亮的新名片。 厚植土,修好路,培育更多的小巨人企业,让他们奔跑起来,打造优势产业集群。从补链强链,到解决卡脖子难题,“专精特新”小巨人有力支撑了制造强国建设,呈现出一个崭新的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