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云”横空出世,云计算市场要大变天?
2022年7月19日 来源:工控网 浏览 525 次 评论(0)
云计算已经国家数字经济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基础设施组成部分,作为国内经济和各大产业的支撑结构,东数西算、新基建等风口的出现已经彰显云计算的地位。
根据数据显示,国内云计算仅占国家支出的2.7%,而IT支出仅占GDP的1.4%,相比美国等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的差异(美国分别是11.4%与4.7%),但是国内云计算增速较快,行业的平均增速有百分之三四十,而且市场空间较大,渗透较低,从产业整体来看,云计算仍然算是真正的蓝海市场。
近日,在国资委召开的中央企业深化专业化整合工作推进会上,中国电信、中国远洋海运、通用技术集团等25家单位13组专业化整合项目开展了集中签约。
首先,本次“国家云”的会议上提到,中国电信将引入多家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打造“国家云”公司,统筹开展科技创新、设施建设和安全防护体系部署,加快构建推动云原创技术生态。也就是说,中国电信将成为本次“国家云”的主要建设者,将对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
对外,中国电信将引入中国电子、中国电科、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中央企业战略投资者,组建股权多元化的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推动中央企业云计算资源整合。通过强化与中国电子等中央企业、清华大学等知名高校联合研发,构建完整的、自主可控的云原创技术生态。对内,天翼云公司下设31省分公司,建立起健全云网一体化运营体系。目前,天翼云是全球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云、国内最大的混合云,作为”国家云”的框架基本成型。
业内的主流说法认为,这次“国家云”公开亮相更多的是继承了2021年“国资云”。早在2021年,包括天津、四川在内的多地方国资委就已经出台了相关云平台建设的文件和措施,被称为“国资云”。
对于“国家云”与“国资云”之间有相似,也有不同。首先,无论是“国家云”还是“国资云”,其主要目的无非是“统一平台、促进国企数字化转型”和“数据安全保护”。
另外,工控网了解到,各地方建设“国资云”上有所不同,天津“国资云”更像是集成商,采购云计算相关软硬件,让第三方云计算企业帮助搭建和运营,然后天津的各类国资再从“国资云”购买云计算服务。四川、浙江也都有自己的“国资云”,但是这两个地区的“国资云”采购的是“阿里云技术方案”。从性质上来说,“国资云”更像行业云,但是行业云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否可以理解“国资云”有点市场“内卷”。但是,中国电信领头的“国家云”与“国资云”在这方面存在很大的区别。据IDC中国数据,2021年下半年,中国电信天翼云(公有云IaaS+PaaS)市场份额为8.9%,位居市场第四位。前五名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6.7%(阿里云)、11.1%(腾讯云)、10.8%(华为云)、8.9%(中国电信天翼云)、7.4%(AWS);单按公有云计算,天翼云也排在第四位。所以,相对于“国资云”利用阿里、华为这类第三方企业来说,利用中国电信天翼云作为建设“国家云”的主体其实是能够满足组建完全可控的组织去建设自主可控的云基础设施去保障国有数据安全的需求。
那么,“国家云”来了,是否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国字号牵头会不会出现垄断可能性、竞争不激烈导致技术和行业发展缓慢、民资云的市场空间被大量挤压。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不必过于担心。首先,“国家云”的建设不可能是中国电信吃独食,本次会议上也明确提出天翼云更多是“国家云”的框架,所以“国家云”更像是一个规则性平台,等规则明确,自然会有准入机制,满足条件的云服务商都能参与。例如,2017年,阿里云就发起并共同主导了国家工智云平台的建设。所以,对于有技术能力的企业来说,参与“国家云”平台的建设并非不可能。
而且,“国家云”的建设主要考虑的是云上数据的安全问题,但是从技术角度来分析,要确保国有数据安全,还需要辅以强大的安全技术保障。不可否认的是,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民资云在云技术方面是有着长期的技术积累。所以笔者认为,短期内,“国家云”与民资云的技术差距仍然有不小距离。另外一个很明显的点是,“国家云”与民资云的定位也是有所不同,一个是偏向政企、央企,另一个则是市场化。长期来看,“国家云”与互联网云大厂有不同的优势,因此也将有不同分工。从中国电信2021年财报分析,天翼云2021年营收达279亿元,单从营收来看,相比于互联网云大厂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同比102%的增速已经能够说明天翼云的市场地位在逐步提升。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国家云”与民资云等将会存在竞合关系。同时,“国家云”的推动将会继“东数西算”、“新基建”等概念之后,进一步扩大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存储、载板等设备以及下游应用的市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