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量产酝酿期,需要怎样的核心零部件?

2023年8月18日 来源:高工机器人  浏览 143 次 评论(0)
“地球上的机器人数量将会超过人类的数量。”

7月初,马斯克的一句话再度把人形机器人推上科技圈/投资圈的话题榜“榜一”。在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真的会迎来大爆发吗?只能先打上一个问号。首先要探讨的,或许是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如何“跟上步伐”

在特斯拉2022 AI Day上,马斯克正式介绍了特斯拉首款人形机器人“擎天柱 Optimus”。据业内人士分析,Optimus 共有28个运动关节,内置3种旋转执行器和3种线性执行器。其驱动原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基于“无框力矩电机+谐波减速器”的旋转关节;另一种则是基于“力矩电机+行星滚柱丝杠”的线性关节方式。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在发布会现场,特斯拉通过单个线性执行器吊起一架重达半吨的钢琴。这个执行器究竟是什么?据业内人士分析,从工作方式和结构上来看,该执行器与伺服电缸是一脉相通的,同样是高度集成的一体化运动单元。

有机构分析,若每台人形机器人需搭载28个伺服电机,中性预估2030年前人形机器人有望拉动伺服电机市场规模达85亿元

然而,尚无公开信息显示,特斯拉已有相关成型产品。近日马斯克透露,Optimus的量产缺乏现成的执行器,并表示预计到2023年11月,Optimus才能完成搭载自主设计的执行器。那么市场上是否有企业的相关产品已经进入量产阶段了呢?有,是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北京因时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早在7年前,2016年,因时机器人就已布局微型伺服电缸,并于当年成功自主研制了第一款样机;2021年,累计销量突破万台;2022年,年产量突破万台。目前,面向3C、自动化、新能源、生物医疗等领域,因时机器人已有LA系列、LAS系列、LAF系列、LASF系列、BLA系列,五大系列微型伺服电缸。





在“白纸”上重重写下第一笔


“自从去年特斯拉入局人形机器人以后,无论是从市场热度上来看,还是从行业讨论度来说,微型伺服电缸的关注度都空前升高,也有一些公司正在着手入局。”因时机器人创始人蔡颖鹏如是说。

但是最初因时机器人入局时,这个领域几乎是“一张白纸”

当时,因时机器人创始团队发现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可选择性较少,尺寸普遍较大且笨重。核心零部件如果不突破,机器人整机性能难有提升。

从部分下游产业应用的方向来看,不少场景中的机器人都需要体积更小、精度更高、集成度更高的伺服产品。不仅如此,在医疗器械、自动化设备、半导体设备等领域,都有小型化伺服电缸产品应用的机会。

另一方面,小型化的伺服电缸并不是简单的系统集成,它集成了高精密减速器、高性能空心杯电机、丝杆机构、传感器以及伺服控制系统,在保证更小体积的基础上实现驱控一体化,具有体积小、精度高、负载大等技术特点。

蔡颖鹏表示,电机、减速器、丝杠、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伺服控制器等主要的元器件都需要因时机器人进行创新研发。不仅如此,整个系统集成同样需要优化设计。因此,微型伺服电缸具备较高的技术壁垒。


过程中,因时机器人遇到了不少的难点。做原始设计方案时,市场上几乎找不到符合尺寸需求的马达、减速器、丝杠、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成熟供应商,定制也不可行。因此,因时机器人只能自主开发,在反复的尝试和调整中不断摸索,并寻找量产可能性更高的工艺。

从每一个独立的模块来说,小型化的丝杠技术难度最大。丝杠主要分为三种:梯形丝杠、滚珠丝杠、行星滚柱丝杠。其中,行星滚柱丝杠的难度最高,也是因时机器人目前出货电缸中用量最大的

“我们的技术方案及生产工艺,都与传统的行星滚柱丝杠有较大的差异。在滚子、滚柱的结构以及同步机构的设计上都有创新。为克服行星滚柱丝杠自锁能力弱的缺点,我们还开发了一套用于行星滚柱丝杠的自锁方案,解决了某些场景下行星滚柱丝杠出现的不自锁和滑动的缺点,这进一步扩展了行星滚柱丝杠方案的应用范畴。”蔡颖鹏表示。

此外,因时机器人还在集成优化中的各处“角落”下足了功夫。如保证从电机到最后传动输出过程中的高传递效率;将微型丝杠置于整体中,进而进行系统集成优化。另一方面,因时机器人使用的空心微电机对转速、负载能力要求高,对控制系统的算法开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耗时半年多,第一台样机终于试制成功,但是仅BOM成本就超万元,精度也不如预期。好在,样机的负载表现较好,证明研发大方向是正确的,这给了因时机器人信心。

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则是量产问题。前期所使用的大多数工艺都没办法进入量产,因时机器人选择继续潜心钻研,一项一项技术攻关。2018年,微型伺服电缸进入了量产阶段。



比特斯拉快“两步”


相较于特斯拉Optimus中所使用的伺服电缸,因时机器人快“两步”:四大技术优势;已经实现了量产。具体来看,四大技术优势表现为:

第一,行星滚柱丝杠尺寸更小。因时机器人在行星滚柱丝杠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积累相对较为深厚。目前,因时机器人所研发的尺寸最小的行星滚柱丝杠,已经实现螺母外径≤10㎜,最高可以负载上百牛“这也是我们在市场中看到的尺寸最小的行星滚柱丝杠。”蔡颖鹏表示。

第二,集成度更高。蔡颖鹏表示,据观察,特斯拉发布的伺服电缸主要由电机、减速器、行星滚珠丝杠3个部件构成,这是构成电缸传动最重基础三个部分。而因时机器人的微型伺服电缸集成度更高,将马达、减速器、行星滚柱丝杠、位置传感器、力传感器、驱动控制等高度集成在一个模块当中。

第三,工作精度更高。从传动系统的角度来说,减速器和丝杠之间难免有传动间隙。如果仅仅依靠电机编码器进行位置控制,无法消除末端的间隙误差。因时机器人在末端加置了位置闭环传感器,通过算法消除传动间隙,精度则更高。

第四,推重比更高。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采用的自重较小的一款0.36公斤级别的驱动器推重比为1400N/KG,而因时机器人的自重0.1KG级别的微型伺服电缸推重比已达到4900N/KG



如同“肌肉”,解灵巧手痛点


2018年,因时机器人的微型伺服电缸产品就开始在灵巧手中进行验证。微型伺服电缸如同手掌的肌肉,仿生性能较好,便于灵巧手仿生结构布局。同时,它还解决了灵巧手以往存在的几大痛点:结构复杂、抓握力弱、可靠性差。



“灵巧手以往常采用拉线方案,抓握能力弱,可靠性差。我们对灵巧手的传动结构做了大量的简化,用刚性连杆去替代原来的方案灵活操作依靠的就是内置的六个微型伺服电缸,结构简化的同时,可靠性也提升了,成本也下降了。”蔡颖鹏介绍道,这套方案现在已经是目前行业中较为主流的技术方案了。

从自由度上来看,国外已经有自由度更高(10+/20+)的灵巧手,主要用于科研领域。从商业化的思路出发去设计,必须要用更少的自由度去实现更强的抓握能力。

力控型号的微型伺服电缸具有力控制和力反馈的功能,非常适用于需要高功率密度或者恒力控制的场景。使用微型伺服电缸解决方案后,尽管灵巧手的自由度只有6个,但是比起传统的靠位置控制和角度控制,灵巧手的可靠性更高,成本也有所降低。



累计客户超1000家


截至目前,因时机器人的微型伺服电缸共有五大系列,分别为LA系列、LAS系列、LAF系列、LASF系列、BLA系列。不同系列的产品,面向不同的行业。其中,BLA系列针对工业自动化领域

从构型上来看,部分应用场景对微型伺服电缸的截面尺寸较敏感。针对这一需求,因时机器人研发了共轴型微型伺服电缸,即电机、减速器、丝杠的轴心同处一条线上。另一方面,部分应用场景对微型伺服电缸的长度较敏感。因时机器人针对这一需求研发了旁轴型微型伺服电缸,即电机和丝杠平行排布。

当前,因时机器人已与机器人、自动化、3C、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医疗领域的企业达成合作,累计客户超一千家。其中,在机器人领域,因时机器人的微型伺服电缸主要用于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复合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及医疗手术机器人中。




在自动化领域,客户对产品使用寿命、生产节拍、精度等各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微型伺服电缸应用于生产线的多个场景之中:应用于3C自动化和半导体等行业的精密装配生产线上,可以对工件进行精确定位和力控压装,提升良品率和生产效率;应用于PCB压贴焊接,可以实现对元器件的精准力控压贴,过程稳定可靠,可大幅提升良品率;应用于恒力打磨设备,能够实现对工件表面持续施加恒定压力,保证打磨精度和效率。

在生物医疗领域,微创手术器械和手术机器人等产品的伺服部分对体积比较敏感,对负载能力、力控制、精度要求也比较高。微型伺服电缸应用于微创手术器械,可以减小设备尺寸,实现精准的力控制和位置控制,并具备数据反馈功能,有效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和风险。

“我们辐射的行业很多,涉及的细分场景非常多。虽然相较于其他传统的零部件而言,目前微型伺服电缸的量还是比较小的,但是从长远的市场趋势来看,在精密制造、医疗器械、手术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高精尖制造领域,微型伺服电缸都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蔡颖鹏如是说。

在与客户的交流中,因时机器人收到的最多的需求是:尺寸能不能再小一点?功率密度能不能再大一点?精度能不能再高一点?价格能不能再低一点?这同样也是因时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的方向。

据悉,因时机器人下一阶段重点拓展的仍将是3C、自动化、新能源、生物医疗等领域。与此同时,因时机器人也将进一步钻研技术迭代,打磨产品。做专项技术攻关的同时,因时机器人也同步与行业内优秀的材料、元器件等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进行底层技术创新,突破行业技术极限。

当问及是否考虑做人形机器人总机时,蔡颖鹏表示尚无相关计划,下一阶段仍将继续为行业提供核心零部件、灵巧手等解决方案,并推进产能扩建。

在市场开发方面,因时机器人透露,海外市场是今年的重点突破方向。“无论地区与行业,对产品的需求都是较为一致的。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认可中国制造、中国产品,也会积极寻找中国供应商。”蔡颖鹏表示,今年上半年,因时机器人分别参加了德国和日本的展会,均得到了良好的反馈。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