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人才尴尬
2016年7月25日 来源:科工网-国际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 浏览 841 次 评论(0)
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发展越快,人才短缺的瓶颈效应越凸显。对国内数控机床行业而言,这仿佛是个难以自拔的尴尬境地。
“说不定哪天我就离开机床行业,再也不干这行了。”4月11日,在第十二届中国机床展览会上,大连机床集团的技术工程师张成(化名)与记者探讨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沈阳机床12.04-0.41-3.29%行业发展问题时,很无奈地发出如此感慨。
机床是装备制造业中的基础性产品。我国机床业技术附加值较低,尤其自主研发的高端数控机床成果寥寥,这与“中国制造”以往在分工中的低端定位有关。而近年来,中国产业升级步伐加快,高端数控机床需求大增,但市场却主要被进口货占据,国产高端数控机床发展仍步履艰难。
种种迹象显示,这与国内该领域高端技术人才缺失有关。数控机床市场规模发展越快,人才短缺的瓶颈效应越凸显。对国内数控机床行业而言,这仿佛是个难以自拔的尴尬境地。
发展陷入怪圈
在此次展会上,当各展台的业务人员都在热切期待自己的客户时,记者却在大连机床集团展台旁,看到一个小伙子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为了机床行业人才缺失的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小伙子就是张成,老者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工程师、原顾问陈循介。
“我国机床行业之所以会出现今天这个现状,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才缺失。”作为老一辈机床专家,陈循介忧虑地对记者说,国内机床行业的高端技术人才中,比他年轻一点的有不少,可再年轻点的就很少见了。机床行业在人才上出现了断代。
张成也认为,我国大量高端机床领域的技术人才流失,关键是用什么来吸引人才的问题。国内机床企业还不能给高精尖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记者注意到,和其他装备制造业一样,目前我国数控机床行业处于难得的战略机遇期。传统工业,如汽车、机械、家电、纺织、农机、环保等行业的技术改造,对数控机床的需求继续攀升;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又为精密、高效、专用数控机床开辟了新的需求市场。
另一方面,我国东部产业的升级、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中西部开发步伐的加快,为数控机床产业发展提供了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金融危机以来,资本和产业向中国的转移、技术和人才的交流,又为我国数控机床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
有数据显示,10年前国内数控机床年产量只有2万台左右,如今已经达到年产量20多万台;国产机床数控化率由“十五”末的35.5%,提高到“十一五”末的51.9%。然而,这些数据却不能反映目前机床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深层次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