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实感和云计算的万物互联

2016年7月26日 来源:科工网-国际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  浏览 727 次 评论(0)

科技的发展从没像今天这般瞬息万变、风起云涌,一个月前逝世的英特尔传奇CEO安迪· 格鲁夫可能会更笃定自己曾说过的这句名言。


4月13日,英特尔在深圳召开了2016年开发者大会(IDF2016),介绍了这家被安迪· 格鲁夫注入了硅谷偏执狂精神的公司将如何应对科技发展的新浪潮。会上,英特尔中国区总裁杨旭表示,“万物智能互联”将是新一轮技术发展的方向,云计算会成为创新和增长的引擎,实感技术将不断缩小数字和物理之间的鸿沟。


“技术和机器也需要一双慧眼”


“电脑越来越具有人的行为能力,它们能够捕捉我们看见的、听到的事物”,杨旭在演讲中说。


简单来讲,实感技术就是将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赋予原本冰冷的设备,使得它们处理信息,捕捉影像,测量尺度,追踪运动轨迹,“就像人的眼睛这么复杂”。比如可以识别环境和主人的机器人管家,自动规避障碍物的无人机,可远程*作其他设备的可穿戴物,可实现虚拟换装的试衣镜和智能识别使用者的柜员机等等,都是实感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英特尔感知计算事业部总经理鲍克勤介绍,未来的实感设备将会更为微小,成本会更低廉,功耗也会更低。无论是计算机,机器人,无人机,移动设备,还是AR/VR,都可从实感技术中受益匪浅。


竞技体育就是实感技术大展身手的场景之一。在极限运动X-Games比赛中,将内置实感技术的微电脑装在滑雪板上,就能准确了解到运动员究竟飞了多高,空中旋转了多少度。有了这样的信息,观看体育运动的体验将会发生性的改变,对体育培训、比赛评判也会带来颠覆。在不久的将来,每一个运动员都可以借助运动中的数据来提高技能,从而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实感技术的发展也引起了不少好奇和质疑的声音,在谈到实感技术与人脑功能的对比时,鲍克勤表示:“在人的大脑皮层中,神经元所形成的网络极为复杂(千亿级),一个神经元又和上万个神经元联系。在处理器中,一个晶体管只能跟几个其他的晶体管来产生联系,所以从今天的技术来讲,实感技术的确在不断发展,但不能够去真正复制人脑的架构。”


“物联云”是下一波计算大潮


“今天的云连接的是海量的人群,例如微信、QQ、微博。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处理量达到了80亿次级。所有在线行为都是人组成的,今天的云是靠人们用电脑、手机和平板等设备把数据传输到云端。很快,这些设备会融入到数以十亿计的智能物联网中。这些都会推进‘万物接云’,或‘物联云’。”


杨旭介绍,“物联云”是英特尔所看到的规模的计算的延伸。当“物联云”成为智慧城市、智能医院、智能交通和智能工作环境的时候,它的潜力将会充分体现出来。


以医疗事业为例,我国的“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健康中国”的长远目标,致力于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IDF2016大会上,英特尔副总裁柏安娜介绍了英特尔联手阿里云和华大基因共同构建的精准医疗开放云平台。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