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需要“双态IT”

2016年9月24日 来源:科工网-国际互联网+生态服务平台  浏览 852 次 评论(0)

当下,市场在变、行业在变、客户需求在变,这一切变化的根源来自于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社交为代表的新技术的来袭,身处其中的每一家企业、每一个个体,都无法置身事外。

于是,“互联网+转型”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尤其对于传统行业而言。IDC报告指出,将有66%的CEO把互联网+转型作为公司战略的核心;65%的大型企业都将成为基于信息和数据的公司;25%的制造企业一半的收入将来源于数字化的服务。

足以见得,传统企业转型的需求很迫切。原因在于,一方面客户和消费者需要更好的服务体验,需要产品个性化、服务化、互联网化;另一方面,互联网所催生的新的企业和商业模式不断对传统企业发起冲击,传统行业已经不能“稳坐钓鱼台”,亟需减负、创新,以跟上时代的走势,获得新的生力。

在这场变革中,IT技术将扮演前所有为的关键角色。在过去,传统企业的IT大多是业务部门的后援支持,主要责任在于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转;而在“云、大、物、移”所引领的互联网+转型中,IT技术已经不再是“幕后英雄”,而是为传统企业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效率和服务体验的“引领”型力量。

IDC指出,在金融服务、制造业和医疗保健部门的引领下,截止到2020年,信息技术支出在全球范围内预计将达到2.7万亿美元,投资第三方平台服务,如云计算、移动和大数据等。

所以,对于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而言,与其说这是一场行业的变革,倒不如说这是一场IT的变革——在未来,很可能每家企业都会成为一家“IT公司”,企业将具有更多IT“基因”和“血液”,我们将会看到更多以IT技术为导向的商业模式,看到更多以IT技术为导向的行业和企业。

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存痛点

如果将互联网+转型当成一次新的,正如每次都会是一个坎坷的过程,传统行业的互联网+转型中也存在着一些“坎儿”。

我们不妨来看一些行业的例子。

银行

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方面,新兴的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手段为传统的银行支付带来了巨大冲击,数据显示,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新模式已经占领移动支付近八成的市场份额,而银联通道已经不足1%,跨界的互联网企业已经将传统银行逼到了墙角。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风生水起,各种互联网企业的“宝宝类”理财产品大行其道,直接威胁到传统银行的理财业务。

不过,传统银行有着自身的优势,技术实力雄厚,也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大数据资源。而今,银行已经开始了转型的脚步,诸如向电商平台“跨界”,开展O2O业务,以及增加移动业务服务的链条,如购物、订票等等,以消费者办理业务的体验等等;同时,银行也在尝试大数据分析应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金融服务。

众所周知,银行是传统的关键业务领域,大量采用主机、小型机等传统架构,结构较为僵化、维护费用高昂、难于管理和扩展、难于支撑新兴的互联网业务模式。所以,在银行的互联网+转型中,一方面要保证核心业务的稳定可靠,一方面需要更加灵活、弹性,以适应新的互联网应用。

医院

而在医疗行业,互联网正在打破传统医院的“壁垒”。传统上医院的医疗网和互联网是物理隔绝的,因为医疗网存有病人信息和电子病历等资料,业务连续性*重要。而随着“互联网+”的到来,支付宝、微信等新的支付方式逐渐进入医院,打破了医疗信息化的保守情况。

另一方面,国务院针对“互联网+医疗”出台了指导意见,如今,互联网已经催生了健康教育、医疗信息查询、电子健康档案、疾病风险评估、在线疾病咨询、电子处方、远程会诊、及远程治疗和康复等多种形式的健康管家服务,“远程医疗”也将成为“互联网+医疗”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互联网+医疗”为传统医疗行业指明了方向,也带来了转型的阵痛。医疗信息化存在着大量的“信息孤岛”,信息难于共享,而“互联网+医疗”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不断增长的医疗数据也为医疗行业带来很大挑战。在医疗行业的互联网+转型中,IT基础架构需要更加灵活、弹性、易于扩展,并且稳定可靠。

制造

中国是制造大国,为制造水平,中国提出了“两化融合”政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随着两化融合的不断深入,中国制造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普遍提高,基础的信息化工作已经做好。

随着“互联网+”新趋势的来袭,传统制造业迎来了新的转型契机。李克强总理曾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互联网+’是对‘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支撑,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其中,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制造业的集成和应用是重要的实现方向。

在有利政策和趋势的双重作用下,中国制造业也开启了互联网+转型的步伐。同样,制造业的传统IT基础架构也存在着复杂、冗重、僵化和信息孤岛的难题。所以,在向互联网+迈进的过程中,制造业也需要保证生产制造系统的高可用,也需要新的IT平台来支撑云制造、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应用。

教育

在“十三五”规划中,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信息化的要求,特别是针对加快基本公共教育的均衡发展、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正从“填鸭式”向深度互动迈进,传统课堂正向“翻转课堂、互动教室”转变,而新的终端、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也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同样,教育信息化中也存在着难点。例如,目前大多数学校的信息和数据仍分散在各部门的系统应用中,数据难于共享,缺乏有效整合,难于统一管理;同时,在传统课堂向互动课堂转变的过程中,数据量快速增长,这为传统的IT基础架构带来了挑战;此外,教育数据要求较高的性和可靠性,一旦师生数据丢失或者泄露,将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难题,学校往往缺乏的技术人才,通常是由学校老师和学生来进行IT技术设施的运维,所以,学校更需要简单易维的IT基础架构。

能源

中国是能源大国,也是能源为紧张的之一。随着“云、大、物、移”新趋势的来袭,能源行业也被推到了转型的风口。

2015年9月26号,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声明,中国倡议探索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以清洁和绿色方式满足全球的电力需求。2016年3月初,发改委、能源局和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未来十年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的路线图。

“能源互联网”成为能源行业新的转型方向,它很大程度上要依靠IT技术,要借助IT技术实现数据的共享、传输和互融互通,需要对现有信息通信系统如基础架构、业务流程融合等进行优化升级,包括对IT设施的快速部署、弹性扩展等。因此能源互联的信息化方案,既要采用时下新的互联网技术,同时需要对已有信息化建设进行整合。

例如,能源生产、能源调度、电力仿真等应用的IT系统需要稳定高效和规范,而能源消费、能源互联网平台等则需要IT平台灵活敏捷,易于扩展。

…..

从上面几个例子不难看出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中的一些共性和需求:传统行业往往信息化起步较早,IT系统年代、架构不一,存在大量信息孤岛,难于管理和扩展,难以支撑新兴的互联网应用和服务。在传统行业寻求新的业务模式和增长空间的过程中,传统的IT基础架构已经成为桎梏。

总结来说,在互联网+转型中,传统行业对于IT基础架构的要求是“一边要稳守基业,一边要开创新局”。鱼和熊掌兼得,看似简单,实践起来却并不容易,即需要“仰望星空”的指导思想,也需要“脚踏实地”的方法论。

联想双态IT支撑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

针对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中的这些难题,联想凭借多年深耕行业市场的经验和洞察,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提出了企业信息化转型建设的新思路,即“双态IT”。

“双态IT”包括“稳态”和“敏态”两个维度。“稳态”以传统IT建设为代表,强调系统、精准和高效,业务场景如传统企业的关键业务应用;“敏态”则以当下互联网IT建设思路为代表,强调敏捷、灵活和弹性,业务场景如服务型企业,包括电子商务、业务移动化和精准营销等。

联想自身就是“双态IT”的实践者。例如,联想和手机、移动相关的很多业务都是和电商相结合,所以联想将一部分互联网化的业务通过敏态IT的方法来布局,将一些业务放在公有云之上;而联想传统的SAP和ERP等关键业务则采用了稳态IT的方式,通过传统业务架构来进行布局。

稳态”和“敏态”,联想并不把这两个方向作为两个割裂独立的部分,从而造成新的信息孤岛。在联想看来,“敏态”、“稳态”并不是的,而是相互互动、可相互转化和融合,联想能够提供从上层规划建设,到实施和执行,以及后期运维服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能够和客户一起来探索,实现“敏”、“稳”融合。

如今,联想在金融、制造、医疗、教育、能源等多个行业有了大量“双态IT”的落地实践,为传统行业从根本上解决了互联网+转型中的难题。

9月26日,联想将在北京召开“2016联想开放架构(Open+)大会”,届时联想将分享企业业务与IT协调发展的趋势、基于“双态IT”的联想企业IT解决之道、“双态IT”的数据实践,同时联想还将展现新的“双态IT”解决方案。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