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春:在深刻变革中实现中国经济新跨越

2017年1月3日 来源:天云聚合B2C2B--亚洲最大、最安全的网上交易平台  浏览 911 次 评论(0)

“2016国是论坛”聚焦“新常态、新经济、新动能”,体现了一种战略眼光和前瞻视角。这一关系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话题,对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可以相信,本次论坛着眼于服务中央治国理政大局,必将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科学判断。自2014年11月习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系统阐述“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特别是今年,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更加*。新常态下,异军突起的新动能成长超预期,以互联网、高端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新产业带动了传统产业升级转型,亮点放大;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驱动的新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经历持续6年的增速放缓后,中国经济正处在既面临爬坡过坎的艰难、又看到转型升级曙光的关键时刻。如何在新常态下培育新动能、壮大新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也是我们从不同角度服务发展大局的努力方向。

,在深化制度创新中引领“新常态”。从推进“放管服”改革到推出“双创”政策,从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把握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本质上都是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营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不断挖掘经济增长的潜力。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围绕与市场、与社会、中央与地方等关系,推出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必将为市场微观主体释放更多活力,给经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第二,在促进科技创新中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和产品价值链向中高端跃升,建设创新型和科技强国,是中国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必由之路。深入贯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科技创新进一步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紧紧扭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特别是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作用,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设良好的微观基础,让创新创造落细落实到营造新增长点上,让中国经济不断迸发出新动能新动力。

第三,在推动产业创新中发展“新经济”。这次论坛设立“分享经济、数字经济、创意经济、智能制造”四个专题,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从上看,经济经过长达30年的稳定增长周期,进入一个相对较长的结构调整期。金融危机后,新一轮工业拉开大幕,必将重塑经济生态,重建经济秩序,重构经济格局。从国内来看,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成果,基于互联网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新路向,既可能带来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又为中国经济实现新跨越提供重大机遇。我们要准确把握新一轮信息的发展趋势,让“新经济”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努力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和主导产业确立,实现中国经济的又一次飞跃。

后,在实现理论创新中打造“新话语”。“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针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提出的“新常态”概念,就是应运而生的重大创新理论。作为媒体型高端智库和新型性通讯社,新华社要为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作出应有贡献。一是把“新常态”作为“中国奇迹”的下半场,讲述好“新常态”故事;二是把“新常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殊篇章,阐释好“新常态”逻辑;三是把“新常态”作为中国话语的新符号,传播好“新常态”理念。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