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解读:理念创新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

2017年1月5日 来源:天云聚合B2C2B--亚洲最大、最安全的网上交易平台  浏览 1244 次 评论(0)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理念创新,构建旅游发展新模式”,提出“加快由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促进旅游发展阶段演进,实现旅游业发展战略。”

对此,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主任吴必虎认为,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就是观光旅游模式,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就是观光、度假、商务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模式。新的发展模式转型过程中,如何制度成本,发挥配置资源、激励市场、改善供给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旅游业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分析,从景点旅游发展模式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首先适应了大众旅游时代的新面貌,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大众旅游新时代、全域旅游新方位”的发展局面;其次,适应了产业创新的新形势,旅游传统六要素已经发生裂变,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进入旅游业看中的是更具创新活力、更为延展的业态形式;后,适应了地方发展旅游战略的新需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寻找发展新动能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需要用战略层面的理念和模式引领地方旅游业的整体布局。

规划指出,创新规划理念,将全域旅游发展贯彻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各类规划中,在旅游引领“多规合一”方面取得新突破。

“从需求上讲,全域旅游指引的规划理念,要把旅游者的需求与本地居民休闲需求统一起来。”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保继刚说,在城市旅游方面,不仅要考虑外来旅游者,也要考虑本地居民的休闲活动,在户外空间规划上形成一个体系,从代表性景点、标志性建筑,扩大到整个城市,如广场舞空间、跑步道等。同时,因为旅游规划对空间土地的利用是可重复的,全域旅游倡导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理念可与生态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结合起来。“在旅游引领‘多规合一’上,一些地方已经在实践,如北方的威海、南方的珠海都做得不错。”

随着许多地区逐步迈入多途径城镇化道路,吴必虎认为,原来以、第二产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和原则的制度已经不再适应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转型要求。旅游驱动型城镇化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领导型力量,在这些地区以旅游资源合理适度利用、旅游产品创新供给、旅游服务质量为引领性目标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文物保护与活化规划等研制工作,将会越来越表现出显著的作用。“所谓‘新突破’,我认为更多应体现在制度、立法方面的适应性革新。”

规划提出,推进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供给,形成综合新动能,在推进“旅游+”方面取得新突破。

“旅游业具有浓厚的多产业融合发展特色。特别是步入大众旅游新时代以及随着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提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白长虹表示,“十三五”期间,可从以下方面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加大职能部门创新整合力度,力促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符合“大旅游”融合发展的新型旅游管理体制机制;第二,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区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能力,促进旅游产业融合的新业态、新产物的发展创新;第三,旅游相关行业企业的创新整合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融合型的旅游发展企业,形成旅游产业各优势要素融合发展、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戴斌认为,规划所呈现的“跳出狭义的旅游谋划广义的旅游”,本身就体现了旅游融合发展的特点。未来,还需深入研究旅游消费的需求,比如研究与散客化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消费特点;有效地引导市场,比如,通过政策、宏观数据等引导旅游投资从聚焦传统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转向科技、资本、人才等要素驱动;分类指导地方的旅游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规划还提出,实施旅游扶贫,推进旅游增收富民,在旅游精准扶贫方面取得新突破。

白长虹认为,作为推动精准扶贫的重要引擎,旅游扶贫工作将“扶贫”和“扶志”有机结合。规划中对于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着墨颇多。“十三五”期间实现旅游精准扶贫,应多方协同、齐力共推。首先,各级应高度重视,促进旅游与农业、金融等领域深度融合,如立足本土特色,指导开发具有个性的旅游产品,并依托互联网电商平台推介分销。其次,借力大数据技术,获取贫困人口信息、行为习惯,实现精准画像,有、有方向、有次序地推动旅游扶贫实施。后,依托乡村旅游扶贫与休闲农业扶贫,注重增强扶贫对象的自我积累和服务能力,推动旅游扶贫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的关键转变,让贫困地区的居民有尊严地享受政策红利,真正实现贫困地区增收富民。

对于规划中所提“在健全旅游业统计体系方面取得新突破”,戴斌表示,“十三五”期间,旅游统计的指标体系要有新突破;统计的方法和手段要有新突破;统计的组织体系和成果发布要有新突破;全球旅游话语权要有新突破。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