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创业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发展智能制造,带动更多人创新创业”。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中国制造2025’”的前途就在于‘+互联网’,‘互联网+双创+中国制造2025’彼此结合起来,将会催生‘一场新工业’”。“‘双创’不仅小微企业可以做,大企业转型升级也需要通过‘双创’更好适应个性化设计、定制化生产的趋势。”《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将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列为任务。为深入贯彻落实领导批示精神,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开展大企业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工作,实地调研了海尔、荣事达、中信重工、共享装备等大企业“双创”实施情况,会同国资委召开了大企业“双创”典型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研究编撰了《大企业“双创”典型案例集》,依托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资金支持面向行业大型制造企业“双创”平台服务应用推广等项目建设。
一、深刻理解推进大企业“双创”的重要意义
“双创”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大举措。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为主要特点的新常态,依靠大规模投资、低成本要素投入和出口拉动的传统模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增强有效供给能力,形成高端引领的发展格局。开展“双创”不仅能够营造合作、兼容、互补、共生的创新创业生态,聚集以技术、信息、制度和人才为代表的创新要素,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而且能够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和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供需信息透明化、消费者深度参与和生产过程柔性化,推动形成应需而动的即时化、个性化、精准化“按需经济”新形态。
“双创”是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强大动力源。新一代科技和产业变革正在快速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创新路径,“双创”是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结合点。“双创”推动形成制造业创新发展态。通过构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双创”平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制造业创业创新体系,形成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的产业发展态。“双创”推动形成制造业分享经济新范式。通过向各类创新主体开放技术、数据、计算等资源,推动闲置生产能力的在线交易、协同,形成多方分工协作、价值共享、利益分成的分享经济新范式,有助于推动传统雇佣制向合伙制转变,优化社会财富分配机制,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双创”推动形成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新格局。“双创”平台借助互联网之力加速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跨行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在发展理念、技术产业、生产体系、业务模式等方面融合,形成协调共生的产业发展格局。“双创”推动形成制造企业竞争新优势。通过高效汇集创新要素,大大制造企业对全球资源的整合能力,有助于企业深度参与分工合作,加快形成制造业竞争新优势。
大企业“双创”是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的关键抓手。“双创”不仅是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之路,也是大企业繁荣兴盛之道。大企业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条件、较强的产业链整合和资本运作能力,是制造业“双创”的主力军。通过建设大企业“双创”平台,引导创新要素向多业务、全链条、全周期渗透,推动生产制造方式向协同化、定制化、服务化转变,形成附加值更高的新业态、新模式;通过开放大企业“双创”平台,推动制造资源能力高效共享、对接和配置,打造技术攻关、创业孵化、投融资和人才培养的高地,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提供新路径。
二、充分认识大企业“双创”的现状和特点
在多种举措的支持下,目前“双创”热度高企,大企业“双创”正步入实施、快速迭代、自我完善的阶段,呈现出三个方面的发展态势和特点:
(一)从单环节突破向体系化重构演进成为大企业“双创”的主要路径
从实践来看,大企业“双创”并非简单的搭建平台、共享资源等单环节应用,而是从业务流程、组织架构到运作模式的整体性、系统性变革。企业首先从需求迫切的研发环节入手,通过建立内部创新单元、完善创新激励制度,深度挖掘“众”部门、“众”员工的创新潜能。中信重工组建了技术创新团队、劳模工作室、大工匠工作室和工人创客群等多层次的创新单元,实现创新效率和经营效益的大幅。在此基础上,企业逐步打破部门、产业边界,由封闭的科层制管理模式向开放的扁平化、平台化、生态化管理模式转变,由单向线性业务运作方式转向网络化的要素协同运作方式,资源加速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荣事达“合伙人制”、韩都衣舍“小组制”均是将企业转型为提供孵化创新服务的开放式平台,把内部员工、外部团队变为平台上的创业者,促进攸关各方的共赢增值。
(二)网络化、平台化、创客化建设成为大企业“双创”的主要方式
大企业“双创”通过搭建资源开放共享、一体化协作、成果快速转化的网络化平台,推动创新向更灵活、更快速、更贴近用户的方向转变。不少大企业自建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创业平台,集聚、企业、研究机构、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多种资源。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上半年,中央企业新搭建各类“双创”支撑平台100多个,总数较去年末翻了一番。还有部分大企业积极利用第三方“双创”平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1.需求背景1)建立覆盖加工车间的分布式控制网络,实现NC程序的有效调用、稳定有效传输和在线加工等,
上周《2025年国产智能机器人企业竞争力报告》(瞭望财经快思慢想研究院)突然刷屏朋友圈。这份报告直接
汽车行业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协同发展确实正在形成一条高潜力的产业链,两者的技术共享、供应链整合和市场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