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智能制造:温岭鞋业“机器换人”显成效

2015年12月23日 来源:科工网  浏览 706 次 评论(0)

第二届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网络空间的五点主张,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科技和产业将推动发展智能制造,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昨天,全省(温岭)鞋业“机器换人”专题现场会在温岭举行,紧紧抓住“互联网+”制造业的机遇,开展“机器换人”专项行动,大力推进以行业技改、工程服务、装备制造为的“三位一体”工程,向现代制造模式转变。

据了解,2014年12月温岭制鞋业列入省“机器换人”推进机制创新试点。今年1-11月,全市200个“机器换人”项目完成投资31.4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99.7%,有力带动工业性投资和现代化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0.78%和45.2%,培育了以钱江机器人、北平机床等代表的一批装备制造企业。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台州市相关领导及全省(县、市、区)经信相关负责人出席此次现场会。

 产学结合共建区域科技创新平台

温岭市人民和浙江工业大学战略合作,产学结合,建立区域科技创新平台:浙江工业大学温岭研究院。针对温岭市汽摩配、泵与电机、机床工具、金属制品、鞋帽服装、船舶修造等主导产业企业转型发展,提供创新设计与制造自动化解决方案。

在制鞋市场加工过程中,涂胶过程占用工人数量多、耗时长、环境为恶劣。同时,涂胶过程产生浓度较高的有毒气体,严重危害到作业工人的身体健康,引发多种制鞋行业的职业病。

针对制鞋环境恶劣、制鞋效率低下等问题,研究院研发系列制鞋智能制造装备,解决了鞋底涂胶工序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把自动化技术应用到制鞋生产线上。

 典型示范加快“两化”融合

记者在台州市博洋鞋业的生产车间看到,电脑自动编织机采用纱线为原料,生产的帮面能一次成型。

博洋总经理葛西圣介绍,1台电脑自动编织机每天可以生产30双鞋面,1个工人可以*作8台电脑自动编织机,1个人的生产效率是传统机器的10倍。节省下料、印花、高频、二次充等工序,用工少、效率高、产品附加值高。

  同时,企业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提高了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继而实现了产品升级,产品结构的多元化。与博洋一样,浙江制造业已经开始主动拥抱“互联网+”,不断引进新设备、新的技术应用到传统技术改造上,持续的将企业“机器换人”进行到底。

  在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3kg六轴机器人、Scara机器人、直角坐标机器人们正在兢兢业业的干着活儿,搬运、分拣、焊接、喷涂、包装这些粗活、重活、细活都难不倒它们。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扩展,这些身处市场前沿的企业,借助在制造方面积累的低成本高品质的优势,主动以互联网思维展战略,立足“高性价比、质优价廉”,朝着更高、更强、更的目标,构成引领制造业发展方向的竞争优势。

  以自动化为基石实现智能制造

  自动化是实现智能制造的前提和基础,是中国制造2015的主攻方向,明年的工作要提前布局。

  凌云提出明年工作的4个:

  一是,以要自动化为切路口的“机器换人”,切勿好高骛远。

  二是,梳理出一批机器换人的项目和企业,抓落实,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是,主动对接工程服务公司,主动对接高等院校、研究院所。

  四是,明年部署要从机制上、制度上、体制上推进“机器换人”工作。

 

我来说两句
人参与 丨 评论0条)
图标
注册 登录    
评论列表
每页 10 条,共 0 条
×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欢迎投稿

×

邮箱:15236061639@163.com

QQ:60298351

微信:a18137798589

(版权所有 科工网&北京天云聚合科技有限公司 © Copyright 2015 - 2022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4030211号-5   |   营业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