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今日,物联网正在越发变得博大精深,与之相关的各种新概念、新观点层出不穷,为了更好地理解其深意,追溯它的本来面貌和发展轨迹就显得*重要。
设备间的无线联网方案,先于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早在2011年,即已出现利用3G工业路由器为企业提供设备间无线联网服务的解决方案供应商,少数供应商甚可以为客户提供远程的设备管理、数据采集等服务,论理念的先进性,并不比Predix逊色多少。致力于设备联网(Machine to Machine, 简称M2M)的北京映翰通便是当时这个领域的典型代表企业。
国内有关物联网的相关概念,早由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工作报告中以“感知中国”这一名词提出,其实质即是“传感无线网络”。没过多久 ,“物联网”一词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一时之间,但凡与网络相关的行业与企业,都声称自己是物联网产业的从业者。
随后,国内的互联网公司也纷纷开始投身物联网浪潮,并大肆鼓吹IoT概念,一时间各种智能手环、智能插座、智能音响等智能设备你方唱罢我登场,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智能硬件单品的热潮。
物联网实际上是个很宽泛的词,涉及的面极广,以于迄今为止业界对物联网概念的定义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共识。
业界初只是简单的将“物联网”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三层架构。比如一个工业数据采集的场景,现场的工业控制器采集传感器的数据(感知层),通过一台类似映翰通工业3G路由器,利用运营商的移动网络(网络层),将工业控制器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的方式发送M2M平台。通过M2M平台,不仅可以远程管理3G路由器,还可以将工业控制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呈现(应用层)。这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M2M系统。
图1 物联网架构演进,信息来源:南山工业书院整理
而现在业界普遍开始将物联网架构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的四层架构。相对而言,感知层与网络层没有太多变化而 “应用层”则被更加细化地拆分成平台层和应用层。
图2 物联网关键因素,信息来源:南山工业书院整理
对于物联网,连接是基础、平台是关键,数据是核心。
“连接是基础”,“物”,只有连接之后才能进行数据收集与传递。连接除了指“物”之间的通信连接,还包含API、流程、应用等的连接。
“平台是关键”,依靠平台进行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系统互通,是解决过去信息孤岛的关键。
“数据是核心”,这里所指的数据既包含了原始数据,也包含经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处理的信息数据。“数据”在“连接”的基础上流动,通过“平台”进行互通,驱动着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应用。
目前业界已普遍将物联网分为消费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消费物联网即大家所熟知的智能手环、智能摄像头等智能硬件单品,其重要价值体现在用户体验的。而工业物联网则包含了制造、交通、能源、医疗等行业的物联网应用,价值体现在如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运营成本的。
英特尔物联网事业部总经理陈伟曾经说过:消费物联网是体验经济,产业(工业)物联网是价值经济。这是一个言简意赅的说明。
虽然经历的多年的发展,物联网却仍然面临应用碎片化的挑战。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物联网更多地会倾向于率先在垂直行业里蓬勃发展,此外还有三种趋势值得关注。
(1)更加丰富的连接技术
物联网的基础是连接,物联网应用的底层都是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大家比较熟悉的连接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等短距离无线连接技术和GPRS、LTE、NB-IoT等蜂窝连接技术,当然还包含了工业总线、以太网、PON等有线连接技术。
现在受市场广泛关注的当属NB-IoT。随着2016年6月NB-IoT标准协议的冻结,NB-IoT着实又掀起了物联网市场新一波热潮。NB-IoT作为窄带蜂窝低功耗广域技术,其广覆盖、大连接、低功耗、低成本的优势,*适合那些远距离传输、数据量少、需电池供电长久运行的物联网应用。
在实际场景中,大部分物联网应用通常只需要传输很少量的数据。例如,对于桥梁的位移状态数据进行采集,虽然数据量并不大,但桥梁一般位置比较分散,而且一般都不具备供电环境,传统的2G/3G通信对功耗要求较高而不能应用部署。NB-IoT的出现,将能够更有效地解决更多类似场景的接入需求。
国内三大运营商正在争相部署NB-IoT试点,中国电信已宣称今年6月将实现NB-IoT 800M覆盖。NB-IoT当前主要芯片厂商为Qualcomm、华为海思、中兴微,主要模组厂商为Ublox、移远通信、中兴物联。整个NB-IoT产业预计从2017下半年开始走向成熟。
关于NB-IoT产业的未来,可以引用盖茨的经典名句以共勉:“我们经常高估了今后一、两年内将发生的变革,但又常常低估了今后10年内将要发生的变化”。
(2)构建生态圈 vs拥抱生态圈
在真正万物互联到来之前,业界将形成几大物联网生态圈,无论是企业还是开发者都不得不依赖于生态圈生存、发展。
构建生态圈的典型代表企业主要包括:GE(Predix)、Siemens(Mindsphere)、华为(LiteOS/OceanConnect)、(YunOS和阿里云)等。公司不但需要具备*作系统、互联协议或物联网平台等核心技术,并且需构建合作伙伴生态,为生态伙伴提供开发指导及相关营销支持。
GE Predix是生态圈构建者中的典型代表,不同与以往的设备连接与数据采集平台, GE把Predix平台定位为工业互联网的云*作系统,实际上就是为用户提供一个开放的应用开发环境及配套工具,用户可以基于自己的实际业务需求开发数据采集等应用,当然Predix的功能远远不止于此。构建物联网生态圈,技术仅仅是众多必备要素之一,强大的系统集成能力和在价值链上不可替代的影响力,也起着关重要的作用。
物联网应用开发是一个涉及*作系统、硬件、网络、互联协议、云平台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如GE、Siemens、华为一般有实力与资源构建生态圈者,可谓凤毛麟角,即便如此也不可能独立覆盖其间的所有环节,而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企业来说,在无法构建生态圈的情况下,的做法就是拥抱生态圈,同时只聚焦于自身专精或擅长的业务领域进行应用创新。
(3)商业模式创新
物联网曾经一度被视为“高大上、有前途”的明星产业,现而今却因为难以实现盈利而饱受诟病。根据IBM的统计,大约2/3的物联网项目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其中不乏 “伪需求”、技术平台选择不当,项目无法落地等各种问题,但更多的失败项目,则归因于商业模式。
从当前市场情况来看,想在2C端物联网市场赚钱异常艰难,绝大多数消费者并不愿为无法解决实际痛点与需求的各色的消费类智能单品买单。2B市场尚且有利可图,比如映翰通能够为电梯制造商提供远程维护方案,能够直接为用户差旅成本,用户自然也*愿意为方案买单。2G(To Government)市场虽然能够靠投资拉动需求、赚取补贴,但受政策影响极大,并非长久之计。想要“掘金”物联网,除了真正结合自身实际需求部署应用外,商业模式创新也*重要。
后记
不同的行业、产业角色对物联网的视角及关注点是不一样的。从通信企业的视角,通常定义的物联网指的是“将无处不在的业务终端(水表、工业控制器等),通过有线/无线、长/短距离通信网络实现互联互通,借助云平台进行数据汇聚与应用集成,在专网或互联网环境下,采用适当的信息保障机制,提供智慧家庭、智能交通和智能医疗等垂直行业应用”。
也可以根据IBM所定义的“物联经济”再来理解物联网,“物联网正在把物理资产转变为实时全球数字市场的参与者,我们周围的资产将与其他在线商品一样,能够轻松地进行索引、搜索和交易。”
物联网正在成为当下一代人的重要机遇,接下来我们将迎来所有行业的物联网化转型。当然,物联网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以业务需求为驱动,持续地迭代扩展,才能逐渐走向真正的万物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