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张华良:共建高等机器人教育生态环境,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2019年9月25日 来源:易智家 浏览 1211 次 评论(0)
当今时代,科技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机器人领域,许多发达正加紧战略布局,抢占机器人产业与技术发展的制高点。近年来,我国科技实力的崛起也带动了机器人行业不断攻克壁垒,在上占据一席之地,一个产业要发展,要走向高端,必然需要大量人才,然而,相比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我国机器人应用型的人才培养却相对滞后。目前国内本科院校的机器人工程刚刚起步,对机器人教育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结构性矛盾突出。张华良总结经验指出,组建团队时发现事实并不理想,招到的人缺乏足够的训练。他举了一位上海交大博士的案例,该博士创业招人时发现,许多科班出来的学生知识面很狭窄,缺乏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机器人学的完整知识体系。在张华良看来,高等机器人教育的核心诉求就是建立完整知识体系,将理论研究与行业需求结合,通过项目制管理与实验平台培养全素质人才。他介绍了国外机器人研发的典型案例,指出欧美的科技项目会有许多大学共同参与,再扩大到公司做产品化、产业化,后孵化出来;而日本高校教育则将实践与理论培养双管齐下。可见,机器人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广泛应用的实验平台,更离不开各类技术的攻关。
国外机器人研发案例
如何建立适合本科阶段学生的培养体系呢?张华良表示,现今阶段机器人方向的教学仅仅让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大概的做一做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规划目标,树立研究方法,有开创性思维,将原理与产业界结合。在此前的研究中,张华良与其团队总结失败教训,将失败的科研项目转化为合理的产品,包括开放式机器人控制系统、机器人教学系统等。此外,张华良还表示目前他们规划了三个主要方向,一是为市场提供满足功能需求的控制器,做机器人APP生态;二是研发带人工智能的科研版控制器,能够多机器人协同工作;三是边缘节点扩展网络版控制器,将来能够通过高速的网络支持,实现几十台机器人的统一智能化管理,以系统性的工作支持机器人高等教育工作。
机器人*作实训
张华良还表示,可以将传统机器人的功能集成进开放控制器中,做成模块化、组合化的系统,与生产制造系统有机结合,将其与教学系统拼接,变成组合型系统。他认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应协同打造产学研平台,共建高等机器人教育生态环境,将机器人教育与产业结合,培育机器人领域高水平人才,更好的促进机器人行业的发展。